(小編按:此文撰於2月7日,為盧兄第六及第九次次赤足經驗。此篇有較長篇幅解釋羅曼諾夫姿勢跑,可讀性甚高。粗字為小編所標。)
2月1日星期天,港島下午有遲來的大型活動。含淚赴會之前,抽時間至嶺南公園,且轉髖兩圈。心緒無法放松,跑起來感覺拘謹。曾經酷愛乒乓球,比賽時兩陣對壘,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幾乎進入忘我境界,才有取勝機會。但跑步是例外,必須放鬆,才可以暢順長跑。兩圈共10K路程,體能本來應付裕如,但新赤足不久,腳板需要時間重建,或者是未恢復而影響狀態。道傍忽聞有呼聲:赤足好嘢!原來是跑友在休閒曬太陽。此君偏於腳㬹落地,跑來腳重有聲,雖然患有膝傷,仍可大約5小時,踏足馬拉松紅地毯。近來接受手術,割去膝蓋半月板的軟骨。失去軟骨緩衝,術後功能退步,竟然只可以行走,可惜未能再續跑緣。現代醫術霸道,豈能不慎重其事。還有一位經營運動店的跑友,受跑患所困,難於屈膝,只能跛行。在跑馬地紀念葉伯的活動中,不耐久站而坐於地下。其後需要兩傍攙扶,才能站起來。傷痛是身體發出訊號,跑友豈容忽略警告。
業餘長跑是為身體健康,若是片面追求時間,過度操練,因而累積疲倦,為此而受不必要的煎熬,便是忘記初衷。自從練習轉髖跑姿,雙腳相對鬆弛不發力,初嘗慳力甜頭,有助達成歡樂長跑願望。
姿勢跑垂直提腳 轉髖跑結合競走
1月18日,臺灣謝天任開示凌波微步,香港首發現場拾許人,似乎丈八金剛,摸不著頭腦。回家練習,才逐漸有所感悟。其後觀看臺灣留言,才知道團長存有檔案資料寶庫。從玄妙中印證不羈,大概至理大道趨於至簡。團長的視訊資料可貴,若配合文字提示,可能更加有利推動凌波微步。
小子相信,切實的實踐經驗需要歸納提煉,總結分析條理分明,有助理解鞏固。此所以將學習過程拋磚,只望回饋引玉。以前的跑姿變化,大約經歷腳踭落地的所謂滾動跑,再到毅行超馬聖者陳國強傳授全掌落地,然後服膺於羅曼諾夫的姿勢跑。姿勢跑創新地提出,跑步不是對抗地心吸力。人類不自量力,違反大自然的規律,最終付出慘痛的代價。羅曼諾夫主張利用地心引力,身體垂直稍傾前,在身體的下方以前掌先觸,全掌著地,後踭虛懸不著力,迅速輕盈 以後腿肌提腿,膝部永遠保持稍屈曲。這是近數年逐漸流行,符合人體工學的省力跑姿。但錯誤理解姿勢跑只是懸起腳踭來跑,這是想當然的天大誤會。懸起腳踭跑使腳腕過度牽引受壓,將可能引致腳踭筋膜炎與腳弓傷患,本縣便曾經此苦。
----- 廣告 Ad -----
看過臺灣謝天任的凌波微步跑姿,疑惑他為甚麼膝蓋較直,似乎不符合姿勢跑的基本原則。及至自己練習轉髖跑,也遵循落腳輕盈,避免腳踭撞地。在剛過去的港馬賽道上,有幸遇著一位年輕的赤足跑者,當然如獲至寶,與他攀談取經。他練習赤足2—3年後,便可以完成全馬賽事。赤足者採用標準的姿勢跑,而我大膽以半桶水轉髖跑,兩人且談且跑,當時應該是約30K進入西隧前。碰巧在網上找到兩人同時被攝入鏡,雖然人像較朦朧,但仍可清晰看到兩者的跑姿分別。
小子勤練姿勢跑3年,可以較有把握運用,並且服膺羅曼諾夫的人體結構分析。因此,學習轉髖跑,便將姿勢跑分解:上身與落腳基本仍棌用姿勢跑,即上身挺直微傾前,雙手放鬆,主要作平衡作用,前掌先落,全掌觸地,決不可直膝在身前腳㬹撞地——兩者其實相關連,直膝便必然導致踭撞地,這是造成膝傷踭患的主要原因。轉髖跑因其向前放鬆甩出腿的特點,腳掌離地較低,可能因為這原故,膝蓋呈直伸向前狀態,但落地一刻,腳掌已接近身體下方,即使以接近踭位置觸地,重心也迅速轉移至另一腳,於是形成急速滾動的循環快跑,不會出現以腳踭撞地的現象。
以目前階段的理解,其動作是轉髖的同時,抬起股內肌,腳不必費神下壓,而是自然地下落,但觸地時,腳掌不是放軟,而是有彈性地積極迅速過度到另一側腳的動作。
粵語的行、走、跑意義清晰分明,不像北方來的語言,可能有些混亂。文言怎樣稱呼跑步?原來名之曰:競走。轉髖跑與競走運動有類似之處,競走不准雙腳同時離地,也不准有屈膝動作。這兩項憑空出世的規則限制,使競走產生許多怪異動作。同樣是轉髖,但結合跑步,得其轉髖慳力的好處,卻無不必要的限制,何妨名正言順稱之為:轉髖競跑⋯⋯可以嗎?
扁平足與前掌疑惑 有圖證可分解動作
----- 廣告 Ad -----
感謝跑友幫忙,攝錄下跑姿,用作分解研究跑步的動作。短片需要制作成慢動作,才有利觀看和分析。將短片改變為慢動作,電腦低能者遇到技術因素,只有稍後才能分享。跑友以前是腳踭先落地,受傷後改易姿勢跑。小子在分享時,為強調前掌落地,在「姿勢跑」前加上「前掌」兩字,因此易引起姿勢跑是懸起前掌來跑的誤會。在港馬派發選手包的維園,每年都設有理工大學的跑步機,用來檢查分析腳掌跑姿。跑友印下跑步腳掌,驚訝自己是扁平足和前掌跑。小子也有扁平足,也是前掌先落地,但腳掌之痕跡明顯有區別。跑友前掌觸地後,不見其餘腳板,可證懸起腳踭跑,這是過猶不及。而我的跑歩圖有較完整腳板,只是顯示前掌較受壓,可證前掌先觸地,然後過渡到全掌。(見下圖)跑步機有傳送帶,其跑姿天生不能與街跑比較,對我輩不習慣者,跑步機必然不可自然發揮。物理治療師的分析也不可盡信。誰說扁平足需要矯形鞋墊托起腳弓?那高弓鞋墊壓著腳弓,小子反而產生痛苦。赤足令弱化肌腱得以重建,才是對付腳患的王道。早知如此,不必浪費金錢在物理治療與鞋墊上面。
赤足不是目的,不是標奇立異,只是重建雙腳健康肌腱的手段。公園小徑可以放心到處跑,但2月7日早上登臨華山朝聖,道路上建築時掃出的水坭橫棱,及小石粗糙路面,極其不友善。港馬最後兩K赤足,也遭遇同樣路面,卒之穿回薄襪,持鞋衝線。登臨華景山巔,道旁疊起石塊,仿似加拿大土著的圖騰。何方神聖設立,所為何事?帶有幾分神祕感。去程五指鞋,回程試驗穿襪,來回16K後,回到美孚西鐵D出囗,檢視五指襪底,獨是右踭穿孔。可證曾患踭傷的右腳,跑姿仍有待改善。日後依然在公園練習赤足轉髖競跑,至於賽道上,且穿極薄的五指鞋如何?
大道至簡,返樸歸真。踏出卑微一步,抗衡扭曲的文明。
更多:
盧松昌其他文章
赤足微步 facebook專頁
Fitz跑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