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小妹「黑妹」完成首次10公里渣馬賽後,「膽粗粗」報名日本大阪女子馬拉松。
那年7月開操,每週訓練 「菜單」如下:interval, tempo, LSD等等。最巔峰的時候,一個月閒閒地跑 200+ km!看著跑步日誌上持續增長的數字,無比興奮 \^0^/
正當以為自己狀態大勇, 9月中,在一次原定超過30km長課練習時,跑到了27km,右膝外側突然劇痛,慢 jog 過後, 仍難再次提腿。事後連行平路,落樓梯都出現困難。
誤以為膝蓋受傷, 早期採取最基本運動創傷處理方法: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壓迫)、Elevation(抬高)。
休息過後, 復跑, 膝患又總於10+ km 後再出現。
最終勉強完成了首個全馬, 卻同時換來「長手尾」的傷患。
----- 廣告 Ad -----
之後經歷了無數次冰敷、熱敷、按摩、針灸、物理治療,但傷患仍反反覆覆,而醫師們也得不出什麼結論。
最後, 跑友們分享才發現膝患應是 — 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ITBS)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網上關於 ITBS 的資訊很多, 以下網頁「黑妹」亦曾瀏覽, 大家可作參考:
預防 Iliotibial Band Syndrome(ITBS)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跑友曾笑說:「練長跑,邊個未傷過呀!好快就會好!」
書本上的跑步知識、教練傳授的跑姿、配速技巧等等,資訊何其多, 能夠將這一切融合運用, 當然是最理想。但大前題是,「保腳」最緊要,所謂「長跑長有」,為了完成賽事,但跛腳停賽,就唔值得囉。
小小分享, 希望大家授用 ^^
(編按:黑妹將會繼續分享她療傷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