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完成了一項看似不可能的挑戰──毅行者100公里。這個成就讓我意識到,我們或許擁有遠比想像中更強大的潛力。
初心
回溯到2020年,當時的我醉心於用步行探索香港的每個角落。當時,網上有人將喜歡獨自長途行走的人稱為「行路撚」,有人建議我參加樂施毅行者挑戰──從香港的東部走到西部,全程100公里,涵蓋10條麥理浩徑。
猶豫
起初我對參加這項挑戰感到望而卻步。報名和參賽費用不菲,需要組成四人隊伍,且挑戰要求一次性完成100公里,還必須有支援團隊協助提供物資。想到要攜帶沉重的背包,包括衣物、食物及其他生活必需品,連續走48小時,無疑是一場苦戰。於是我將這項挑戰放入人生的「Bucket List」,心想總有一天我會實現它,但那似乎是遙遠的未來。四年過去了,我還沒有達成任何一樣條件。
訓練
直到今年八月,當我發現大埔區青年網絡(大埔青網)正在招募毅行隊伍時,我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並開始參與了幾次的行山訓練。然而,訓練過程艱苦異常。一次在梅子林的訓練中,我們遭遇了黃色暴雨警告,隊友和我在濕滑的石階上一路滑倒,最後直接撞上了樹木。另一次在酷熱警告下,我在針山幾乎中暑,不得不在鉛礦坳取道走捷徑到達大埔。那一天,我脫下衣服,發現汗水和衣物已經把我的皮膚磨傷,最令人絕望的是,我的運動錶顯示我僅僅走了22公里,這對於100公里的毅行者來說,不過是冰山一角。心中泛起了無力感。
----- 廣告 Ad -----
堅持
因此,自從10月後,我便沒有再參與大埔青網的團體訓練,心中萬念俱灰,寧願把時間留給其他活動。隨後,得到了具毅行經驗朋友的鼓勵,並陪我完成了「小雙拗」——麥理浩徑第4至第8段(共44公里),儘管分成兩天完成,雖然心中仍有些忐忑,不過我決定,既然已經期待了這麼多年,不如就當作是去獲取一次寶貴的經驗,走多遠算多遠,最後便決心出賽。
10年來最難的毅行路
11月15號颱風過後的清晨,我們踏上了毅行正日旅程。當日氣溫意外地清涼,空氣中帶著一絲不經意的舒爽。儘管如此,路途的挑戰卻一點也不輕鬆。起初的路段尚算好走,但自第二段起,道路便變得泥濘不堪,彷彿踩在厚重的奶油上,每抬起一腳都需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幸好,我穿著家姐贈送的登山鞋,穩如磐石,甚至成了同伴們的依靠。但對其他隊友來說,這泥濘之路卻是一場惡戰,尤其是近視的隊長,眼鏡被泥濘覆蓋,雙手和衣物也都被泥土污染,根本無法清理視線。這種情況下,跌倒成了家常便飯。當夜幕低垂,泥濘的路況讓我們在雞公山逗留了過久,隊友的頭燈電量不支,也開始摔跤放題,情況一度看似黯淡。最終,他宣布自己到達極限,於雞公山之後退出比賽,剩下我們三人繼續前進。
掙扎
隊友退出後,我也感到心中猶豫,畢竟接下來的路程將進入深夜,將會超出我的體能極限。但在大埔青網的支援團隊和大埔毅行隊另一隊友Peter主席提供的運動能量啫喱的鼓勵下,我選擇了繼續前進。大會在各個檢查點提供的物理治療也大大緩解了我的肌肉酸痛,讓我不知不覺中已經完成了70公里的征途。
----- 廣告 Ad -----
精神透支
然而當我們抵達麥理浩徑第8段,真正的考驗才正式開始。我的體力已經透支,肌肉疲勞累積到了極點。過度依賴運動啫喱的提神效果,甚至讓我覺得想嘔吐。在通宵達旦的行軍中,我在醫療站匆匆吞下止暈藥,卻因此感到昏昏欲睡。在濃霧籠罩下,視野僅限一米範圍,我們如同在一個漆黑的密室中摸索前行。此時許多參賽者已因泥濘而退賽,山路上行人寥寥。我們幾乎是在完全無光的環境中艱難跋涉。
而第9第10段更是超越人體極限,在毅行教室教練Catherine漏夜趕來支援陪行和鼓勵下,我們的步伐不知不覺加快。當時我已疲憊不堪,感覺自己彷如行屍走肉,意識模糊,全身肌肉劇痛,小腿腫脹,膝蓋極度勞損。更糟的是,走路時右腳的水泡破裂,劇烈的痛感和一天來汗水浸泡的衣物使我的皮膚疼痛難忍。在眼眶的劇痛和催促聲中,我被大雨淋醒,似乎置身於無盡的輪迴中,繞著下水道轉來轉去,終於,我走到了終點——完成了102公里的艱苦路程,成為僅有的500位完成賽事的女性之一。
後遺症
賽後幾天,我忙於處理各種傷痛,接連兩晚都夢見有人催促我加快步伐,不知今夜是否會再夢到同樣的場景⋯⋯
最強的隊友
看過新聞後,我了解到許多人對今年的路況提出了投訴,有人認為大會未能充分考慮參賽者的安全,颱風天下繼續比賽,最終導致一半的參賽者退賽。但我仍記得同隊隊友Eunice專員的話,她說我們參加這項毅行挑戰,不是為了郊遊,更是要在每一段路途中學習成長。事實,從隊友們的表現中,我確實學到了很多。例如在第二、第三段泥濘中摔倒的隊友,他們仍保持樂觀,教導我們如何在泥濘中保持平衡,發展出動態平衡的技巧。在第八段我疲憊欲吐時,隊友們也許同樣疲憊,但他們仍願意為我探路,成為我們前進的明燈,這些經歷雖然辛苦,卻是難能可貴的寶貴經驗,使我時常回想起來會心一笑。這次的毅行,我們證明了自己不是那些只為消遣的「偽行者」,而是真正完成了102公里苦行的實力派。
自我突破
未來我希望將把這些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傳承下去,讓毅行的精神代代相傳。另外,我也想向那些追求個人突破的青少年推薦大埔青網的活動,也許我們一直低估了自己的潛力。如果不參加這項毅行挑戰,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可以完成100公里。猶豫不決往往成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我們害怕做出錯誤的決定,害怕那未知的結果。然而有一個簡單卻深刻的真理是:不嘗試,永遠不知道。當我們選擇跨出 comfort Zone,嘗試那些讓我們感到不確定或害怕的事情時,我們實際上是在給自己一個成長和學習的機會。
(大埔民政處轄下的大埔區青年網絡今年派出12位代表參與樂施毅行者活動,三隊成功在48小時內完成賽事。文章由隊員呂幸樺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