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在家欣賞多場精彩的排球比賽。我是指由陳可辛執導的中國女排故事《奪冠》。電影分兩階段,上半部是講述由中國女排運動員朗平在1984年參加奧運比賽前的練習,下半部是講述由朗平當上美國國家隊女子排球教練,回歸中國參加08奧運對中國比賽之後的故事。故事除了講述80年代中國女子排球隊的艱苦訓練外,還加入現代運動員運用數據去鍛鍊現時的運動員日常。令觀眾了解過去中國女排的歷史,及現代中國運動員的日常。女排是群體運動項目。講求全隊員的合作精神,自身紀律及比賽時落後打逆戰的心理質素。
電影上半部主線落在朗平這名運動員。年青版由朗平的女兒白浪主演。電影大部份演員是真正的國家隊隊員。朗平常常要獨自訓練而向敎導表達不滿。敎練見她是可造之材,但肌肉還未達至有反射動作。常在正選球員名單沒有她份兒。直到肌肉達至有反射動作,比賽時不是經大腦思考而是經脊髓去轉遞訊息。在操場無論是扣球還是殺球,都可以馬上運作。這是職業球員跟業餘球員的分別。在職場上,無論是處身在任何行業,員工都要練習至有反射動作的下意識。這樣作稱得上專業技能。
下半部是講述朗平去了美國當上美國女排總敎練。08年返回中國決戰中國隊。輕鬆地贏了中國隊。但得到賣國賊的別號。之後她決心返回中國,當上國家隊敎練,重整國家隊士氣。加入國家隊後始發現中國國家隊的訓練方式還是停留在80年代。她向中國體育委員會幹事提出國家隊缺乏的元素:
- 體育委員會沒有國際視野。
- 敎練及運動員沒有達至世界級水準。
- 鍛鍊方式缺乏時尚潮流觸角。
體育會沒有參考亞洲及美洲列強的比賽紀錄。沒有國際視野等同固步自封。不知己又不知彼的情況下如何去帶領球員先參加綿標賽。敎練沒有出國,敎程原用上世紀的敎材,比別人落後了幾十年。不懂選秀加入國家隊如何找出精英培訓。欠缺時尚潮流觸角,如何得知運動員日常的話題、改善心理質素及球員的合作精神。球隊沒有家的感覺如何去同心協力取勝。西方國家運動員除了購置最先進的器材放在建身室,還會聘用營養師去設計健康餐單。球員沒有戀愛,沒有追星等私人活動,只懂打球如同一枱機器。沒有感情又如何建立默契去戰勝對手。以上幾點是朗平提出的改善方針。但發覺應用在現今香港職場同出一轍。
----- 廣告 Ad -----
題外話
疫症旗下,傳統行業都改為線上店舖。但公司管理層欠缺上述三點,又不願作出改善。跟西方科企如 Apple、Netflix、Amazon,或國企阿里巴巴及騰訊還差很遠。倒不如提早結業或賣盤。三十六計的最後一計鳴金收兵,是最合用。
熱切期待陳可辛下一套中國運動員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