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LogoFitz LogoFitz LogoFitz Logo
  • 運動
    • 跑步
    • 越野跑
    • 行山
      • 行山路線
        • 西貢
        • 新界中
        • 新界北
        • 新界東
        • 新界西
        • 離島
        • 九龍
        • 香港島
        • 海外
    • 健身
    • 單車
    • 游泳
    • 三項鐵人
  • 活動及比賽
    • 香港比賽時間表
    • 本地活動及比賽
      • 長跑及馬拉松
      • 越野跑
    • 海外馬拉松名額
  • 生活
    • 露營
    • 旅遊
    • 校園
    • 飲食
    • 保險
  • 裝備
    • 一般裝備
    • 跑步裝備
    • 行山裝備
    • 單車裝備
    • 能量補充品
    • 露營裝備
    • 拍攝裝備
    • 穿戴裝置
    • 手機App
  • 聯絡
    • 聯絡我們
    • 短片製作及商業攝影
    • 網站簡介
  • 聯絡我們
  • 短片攝影
  • 活動策劃
  • 商業合作
✕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賽後報告] 環大帽山越野賽 UTMT 2020

            • 主頁
            • 所有文章 Posts
            • 運動 Sports 跑步 Running
            • [賽後報告] 環大帽山越野賽 UTMT 2020
            Jeremy 2020-01-15

            字 Decrease font size. 字 Reset font size. 字 Increase font size.

            前言

            轉眼間來到第五屆 UTMT 比賽,賽事在香港已經打響名堂,賽後報告和路況介紹亦有相當多不同分享。希望今次賽後報告能夠介紹一下更多參與100英里前的準備或者來年打算參加UTMT的朋友!

            能夠順利完成100英里賽事,當中太多不可控制因素。真的是用盡全力的一場賽事! 圖: Ultra Trail Tai Mo Shan Facebook專頁

            關於UTMT

            今年多了新賽「香港黃金百里」後,香港百英里共有5個賽事 (雷利旋風、HK168、黃金百里、UTMT和V162)。UTMT最大特徵是爆林小路多,而且最難行的路段基本上在最後50公里,一預計失當就很容易未能完賽。

            註: 今年度雷利旋風取消後,剩下4個百英里賽事。

            ----- 廣告 Ad -----

            第二次嘗試

            兩年前 UTMT 是我第一次完成的百英里賽事,在此之前亦完成過5次百公里比賽。當時以32小時6分以第39名完成,在主要靠大會補給情況下,成績也十分滿意。

            今次 UTMT 比賽在比賽前不夠一個月才決定參賽,剩下來的時間只能盡力試路,以及調整休息時間和心態。幸好兩年前的參與記憶猶新,而且曾經分10次試路接近完成150公里路段,所以還有足夠信心的!

            (2017-18年完賽)

            (2020年完賽) 特別感謝太太一直以來支持! 2年家中多了一個小寶寶,成績還有所進步,只有感激過程中的支持和包容。

            賽前訓練和準備

            參加100英里賽事究竟每月跑量要幾多?2年前經驗每月200-300公里,再加上比賽前有足夠試路和心理準備,要完成就最主要靠比賽當時情況了。這相信是大概最低完成要求,若果跑量更少,很難去用每月只得200公里能力去一次完成160公里,身體也難以適應。

            而今年自己平均每月累積400公里,賽前一個月達520公里,最長一課60公里,已經可以應付全程一直不停地走,除了再補給站短暫休息之外,基本上全段也能跑動 (當然上最後4座大山,還只能慢慢走)。

            (石龍拱) 今年賽前其實參加過大大小小比賽,既享受訓練過程,亦更學懂了解自己狀況。 攝: Run-pic Mountain Walker

            ----- 廣告 Ad -----

            試路及路況預算

            有別於麥理浩徑,今次比賽小徑非常多,由初段的下城門水塘,到經禾秧山上大帽山路,中段有一大段可跑的引水道和山徑,最後由公庵山開始的路段,絕對是其他比賽少見。如果只看距離,雖然在大棠後只剩下不足50公里,但往往要花費超過10小時才能到達終點。如果心理準備和試路不足,就很容易受傷或未能完賽。

            心態和身體狀況

            每次長途比賽心態也非常重要。由起步開始基本上要求自己了解身體狀況,再稍作調整。就算短至50公里以下,也要留意自己是否能夠保持同樣速度到尾。中間出現小狀況會否可以繼續,賽前預計了最壞打算,正面迎接餘下挑戰。

            補給

            100英里補給可算是最為重要。今次自己準備補給也不太充足,幸好有專業支援適時調整(特別鳴謝support team Andy和聰嫂,由初段去到最後一個檢查站,萬分感激!)。以下是27小時內總共進食列表作參考。基本上今次比賽能夠一直行走,靠的就是可以一直進食到尾。而自己個人比較偏好Power Gel,吃得相對較多,亦因人而異調整。

            • Power Gel 20包
            • Hammer 粉5包
            • 能量條15條
            • BCAA 飲品2包
            • 壽司2份
            • 麵包3份 (CP1、CP2、CP5)
            • 粥4包 (CP3、CP6、CP7、CP9)
            • 杯麵6個 (CP4、CP7、CP8、CP9、CP10、CP11)
            • 橙1份 (CP1)
            • 餅乾1包
            • 鹽丸8粒

            (農場鮮奶) 比賽補給少不免就是吃大會提供的麵包和水果,入水過後然後就繼續跑! 攝: 大會攝影師AC

            分段和預計時間

            事前預計時間為26小時,話雖進取但比賽需要有大決心和目標,所以先定下一個比較高目標,再因當時情況調節。由一起步到CP6全程也能夠跟貼預計時間,但天氣比想像中熱,體力流失較多,CP6深井索性大休,到中段逐個檢查站用多5至10分鐘,比較重要的是沒有在單一路段突然跌速甚至有棄賽念頭,最後時間較預計為慢,但以100英里比賽以言已經十分理想!

            值得一提是荃打火和元打火的分段時間。賽前心中有數,於最後元打火50公里路段,就算是最精英跑手也要超過10小時,如果11小時內還算不俗,最後以11小時42分完成,體力免不了下降但尚算合理。只計算元打火分段時間,今年成績排名是59/162,而荃打火則用了剛好21小時,排名9/90。


            以下是今次比賽的詳細報告和介紹,大家如果有興趣參加 UTMT 比賽可作參考!

            路線介紹

            由火炭起點出發,首先一大條斜路到黃竹洋村。起步一直聆聽自己身體狀況,未跑至黃竹洋村就開行山杖。上樓梯和針山比較急,心率已經是短途比賽時的狀態,落山時嘗試盡量放鬆,SCP1後的密林路在賽前已經試過兩次,刻意慢走,出到下城門水塘馬路有4個跑手過頭,索性讓他們先走,等他們全都走了才慢慢行,為免讓他人步伐影響自己。

            一起步就當然要一馬當先,影張靚相! 攝: Ultra Trail Tai Mo Shan Facebook 專頁

            ----- 廣告 Ad -----

            到CP1終於感覺回氣,慢慢超過剛才超越的選手,在CP2後上金山見到另外2位日本跑手,由金山頂因走過太多次,比預期中快就到達第一個 support 點CP3。到城門路身體略帶疲累,天氣比預期中熱,開始攀上賽事最高點。

            上禾秧山時間控制不錯,還有一大團小朋友郊遊,加上又有攝影師,上到SCP3時回復不少。落山發現不太夠水,索性跑快一點增取時間休息,用了6小時20分完成了三分之一賽事。

            (妙高台) 比賽其中最有感覺的一張相! 比較少比賽以此方向望向大帽山,香港的大自然實在吸引。攝: EC Windblow

            由CP4開始到CP7前也拍著本地好手跑,終於尋回100英里節奏,上山多用行山杖,落山放鬆自己,在CP6前還見到友人等待 support,心情和腳步感覺不錯。中間引水道和郊遊徑反而令步伐更加輕鬆,到深井剛好入黑,胃口很好,跟預期時間分別不大。

            到達深井剛好入夜,走了八十多公里,在每個補給站把握時間進食和休息。攝: 大會攝影師AC

            到CP7前的逆走麥徑和大欖水塘,還記得在2018年頭的TPH三圈操練,小上小落反而越走越順,去到補給包點繼續吃杯麵和粥。可惜到CP8前右腳腳踝有少許腫痛,差不多到藍地水塘停下來按摩,亦見到TTF帶頭選手 Marie 經過。

            公庵山是一系列小路山徑熱身,上公庵時還算流暢,到頂落山亦小心翼翼,去到CP8大棠才是難關的開始。經過CP8的義工熱情款待,信心大了不少。賽前預計最後一段元打火,能夠以11小時內完成,最後上山才是考驗開始。

            四排石山、掌牛山和蠔殼山,是從前操山常操路線,問題不大。到四大的第一座山雞公嶺,賽前一星期曾經試路打下了強心針,分開三部份: 40分鐘第一個高點、再40分鐘去到山頂、餘下40分鐘落到打石湖。時間控制也相當不錯,雖然間中比較大風,雙腳還聽聽話話。

            在試路時攝於掌牛山頂,在山火過後山徑也一片熏黑,天色也不怎樣明亮,只不過還是保持樂觀的心去迎接難關。

            打石湖上北大刀屻速度還算理想,只不過凌晨四時睡意來襲,堅持着一步一步慢慢走。比較失預算是到大刀屻,突然十分大霧,心怯一怯,唯一慶幸是有三個TTF跑手帶頭,到最後能夠跟尾一齊入檢查站,否則時間或者會更慢。

            上四方山雙腿終於開始乏力,主要靠上身行山杖支撐,但天光後心態開始轉好,加上走過太多次,就算再慢也能堅持到頂。燕岩比預期中順利,也是意料中的濕滑,收好pole急步,不用1小時10分鐘到達碗窰。

            ----- 廣告 Ad -----

            最後一座山問題不大,繼續靠上身支撐,臨到草山頂還有攝影師拍攝我慢動作一步一步上山,行多一步終點就近一步!由草山頂實在沒太多氣力跑,一直堅持著就會到了!

            特別感謝聰sir聰嫂,沒有他們鼓勵和支持,絕對不會有今次的成績!

            後記 – 24小時?

            UTMT由上年開始增加了限時獎,跑手在指定時間完成能夠獲得相應的完賽獎牌。而今年第一名剛以24小時3分鐘未能以24小時內完賽,而上年亦只有冠軍羅啟邦能夠以24小時內完賽,總計5屆亦只有10名跑手成功 (Gediminaus Grinus 曾經兩次以24小時內完成)。

            話雖困難,不知道會否有一天,自己能夠有24小時內完賽能力,再參加UTMT呢? 還是會挑戰其他百英里賽事,再闖高峰呢?

            大會網頁: https://ultratrailmt.com/
            大會成績: https://ultratrailmt.com/en/results/results-2020/

            分享
            Jeremy
            Jeremy
            曾完成多個本地百公里山賽,於2018年完成UTMB,相信業餘跑手同樣可以享受越野跑樂趣和技巧,透過訓練持續進步!

            請飲咖啡 支持我們

            © 2025 by Fitz Group Limited | All Rights Reserved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私隱政策
            • Team HNR
            • 9 Event
            • LINE Today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