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網友在閲讀本人的文章和短片後發電郵詢問他們的關節痛症的情況,他們不再只是跑友和山友,有的是籃球、羽毛球甚至是空手道的發燒友! 不同的運動有著不同的動作模式 (movement pattern),有著慣性使用的肌群和相關的代償,這可導致肌肉不平均和結構不對稱。這些都是非創傷性痛症的常見成因!
有相當多的傷膝求診人士都覺得自己的痛症是「無端端」,或以為年紀大、退化和勞損是正常現象,並沒有進一步了解自己的情況。他們大多「誤入歧途」,走錯了治療的方向,停留在「治標」的層面而錯過了「治本」的機會!
上星期前來求診的 Miss K 是空手道和巴西柔術狂熱,未曾受傷而雙膝疼痛逾年。曾嘗試不同療法,但效果未如理想。緣份到了,有人轉介前來。仔細檢查後,發現是傳統腰盤及下肢結構失衡、錯誤的動作模式 (faulty movement pattern) 和部份肌肉被抑制的結果。這案例又一次証明「痛位」不是「因」,只是「果」,是關節代償的惡果! 她的盤骨不平行而導致髖關節旋轉度不足,加上足踝關節過份柔軟略帶不穩定,中足掌關節卻僵硬,繼而增加膝關節的壓力導致膝痛。很複雜? 是的,人體奧妙,關節結構肌肉群相互扣連,相互影響。如出現關節痛,真的不能不動不理不治。
Miss K 縱然有自行鍛練下肢肌肉,但她有感力不從心,尤其是臀肌和膕繩肌,所以常常感到馬步不穩,不能做到「力從地起,腰馬合一」。這也不足為奇! 因為這兩組肌群被抑制了,被繃緊的腰方肌和小腿深層的比目肌抑制了。此情況應先「鬆筋」才能「喚醒」被抑制的肌肉。這順帶一提,繃緊的肌肉不一定是過份使用或缺乏伸展的肌群,也可以是身體保護性的肌肉收緊。若是這情況,我不太建議作伸展,這只會越伸越緊而增加疼痛。這類別的肌肉繃緊,應以柔制剛,運用輕力的手法治療技巧方為上策!
訓練方面,先了解自己情況,不要盲目練力,重點進行低重複次數的神經肌肉訓練。應「先弱後強」和多作方向性的動作練習。
以下是兩個膕繩肌的訓練處理大多數人的弱點,嘗試把重點放在動作的質量:控制和動作的流暢度,做齊我說的要點
----- 廣告 Ad -----
及後再作功能性位置的訓練
如有疑問,可電郵給我! email: [email protected]
Calson Leung (MSc., BSc., CSCS)
Registered physiotherapist, Certified Strength & Conditioning Specialist
Calson Leung 關節SIR Facebook 專頁
場地提供:Connect Fitness & Physiotherapy
----- 廣告 Ad -----
Fitz 文章連結:
Fitz Facebook專頁
[運動治療系列] 由內而外,再由外而內 (改善下肢力學,由臀部開始)
[運動治療系列] 核心肌肉 more than Abs (核心外圍同核心內圍 都係核心肌群的範圍)
[運動治療系列] 鬆髖! 鬆髖! 鬆髖! 重要的事情要說三次! (1/4四頭肌訓練及被遺忘的TFL)
[運動治療系列] 何不「髖」鬆一點,令膝痛少一點!?
Fitz Life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