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參加了由 Merrell Hong Kong 主辦,由有「毅行者先生」之稱的陳國強 KK Chan 執教的Nature’s Gym,即使我沒有參與毅行者,但當中所教授的訓練技巧、心得和想法,有幾個令我有相當深的印象,也使我對行山運動多一分理解,多一分領悟。
行山以慢為先
毅行者等長程行山運動不急於爭先恐後,整整100公里的賽道,取勝不是於半秒之間。 KK 指出,他多年來見盡無數選手,在麥徑第一、二段折腰,到最後未能完成賽事,原因就是太想快、太想創造個人最佳時間。麥徑自起點到東壩都是馬路,好多人都不會操練這段。
當比賽時,大家都會受比賽氣氛影響,就會放盡跑落去,但做快了、做大了也不知道。當他們去到連串斜路:下降浪茄、西灣山、吹風坳、赤徑時,跑手們的大腿肌肉就開始酸痛、疼痛、抽筋。首兩段已經五癆七傷,當走到三、四段時,夜幕降臨,賽員疲態出現,心魔就會出現,慢慢引誘你放棄。
----- 廣告 Ad -----
KK 希望大家行完頭四、五段,抵達九龍群山一帶時,身體都好似剛剛起步時般柔軟。之後的五十公里路段,就可以用更快、更進取的節奏去完成。
上落時注意呼吸
行山是心肺活動,有氣就有力。上山時,記得要慢吸慢呼:左一步,右一步,同時就吸兩口氣,再走前的兩步,就連呼出兩口氣。每個人的呼吸節奏都有不同,應該要從練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
我覺得這種行山呼吸方法,也有點似中國的氣功原理。行進時,呼吸不是利用胸部肌肉擴張肺部,故此吸氣時胸骨不會向外擴張, 反而是氣功所講的拉動橫隔膜,空氣會抵達腹部,肚腹部分會擴張,氣聚丹田,也許是這個意思。
行山時有見過人氣喘如牛,上氣不接下氣,可能是運動量超過平時的負荷,身體需要每一組肌肉去幫助吸入氧氣,有時胸腔會出現疼痛,控制呼吸節奏也有一定關係。
深明隊員的能力和節奏
毅行者是四個人、八隻腳、一條心,爭先恐後不能令你完成賽事,作為隊長,必須了解隊員們強項弱項。
「有人可能是賽跑高手,在平路可以奔跑;又或者有人之前有傷患,落山時需要慢慢下降。四個人能力一定會有高低,但是一隊人一定要走在一起,不然甩隊那個隊員就好易會放棄,也會感覺自己在拖累大家的進度。所以如果是跑平路時,平時最跑得的那一個,就應該守在最後;下山時,下山最慢的隊員,就必要行到最前面,整隊人齊上齊落。」
行毅行者要挨更抵夜,友伴們的支持是最關重要。KK 有一個很有效的提神方法:「四個人的興趣應該各有不同吧? 有人喜歡汽車,有人喜歡足球,有人喜歡去旅行。比如說喜歡足球的隊友好想睡覺,你就特意提醒他的愛隊在昨晚的賽事輸波了,那他一定會醒過來,會和你喋喋不休的理論。」四個人就是這樣吵吵鬧鬧,邊說邊走就可以渡過漫長一夜。
行山是公平的活動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十一月舉行比賽,要湊夠四個人一起行的週末週日,其實不會太多。每個月只有四星期,每週一練,時間就會轉眼就過。若果想挑戰自己,大約估算完成毅行者賽事的時間,KK 建議參加者可以找時間機會走一次雙坳 (即北潭坳至荃錦坳,第三段走到第八段)。
在此預祝各位毅行者能夠再創佳績,善助樂施會,仗義幫助世界各地弱勢族群。
鳴謝:Merrell Hong Kong
協助:Fitz Hong Kong
原文載於 WL 網誌 Wing Leung’s Outdoor Blog
更多:
Fitz Facebook 專頁
[週末行山] 當年第一次行山 就係行麥理浩徑第二段
[週末行山] 雨中完走麥理浩徑第四段
[週末短遊] 大帽山相思林徑
[週末不短遊] 馬鞍山行山: 吊手岩、牛押山、馬鞍頭峰、大金鐘
周末短遊港島群山 龍脊行
[email protected]
Fitz Hiking 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