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城盛事「渣馬」曲終人散,小將周漢聶一鳴驚人,首馬便以破本地賽道最快紀錄時間2:25:57成為今屆本地全馬「一哥」。可惜一單上線排隊打尖風波,一石激起千重浪,令這位本地冠軍的成績蒙塵。
簡單而言,就是周漢聶沒有精英起跑區的資格,亦沒有早大半小時乖乖地排隊「霸頭位」,臨出發才擠上最前排,惹來非議。錯便是錯,香港人對排隊打尖恨之入骨,幸而周漢聶早就在 Facebook 公開認錯,知錯能改,亦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挫一挫這位年輕冠軍的傲氣,將來會行得更遠。不過想大家思考下,現時「渣馬」全馬的精英區制度,為何一位本地冠軍會沒有進入精英起跑區的資格?
首馬不能進入精英起跑區
現時渣馬全馬的精英起跑區分兩個Zone: Elite Zone 1 僅容特邀跑手及於上年度田總全馬排名頭十名的跑手進入,只有約三十人上下;而 Elite Zone 2 則寛鬆得多,每一名於上年度渣打馬拉松跑獲三小時三十分以下的跑手均可進入 Elite Zone 2 起跑。這裡有兩點要注意: 精英起跑區二資格的達標時間只限於上一年度的渣馬,換句話說,即使你跑左十年,次次係「十三哥」,只要上一年係渣馬不幸抽唔到或者「斷纜」,即使你在海外六大馬快到曉飛,唔好意思,你沒有資格進入精英起跑區;另外,個達標時間只限於全馬,如果你想半馬上全馬,跑幾快都好,都沒有資格進入精英起跑區。這就解釋了為何周漢聶沒有精英起跑區的資格了: 因為這是他的首馬。但他在其他長跑領域成績斐然: 剛打破了三千米障礙賽的香港紀錄,兩個月前於2018 年田總半馬錦標賽奪全場總冠軍。事實亦證明,他的實力絕對有資格與香港其他一流跑手在全馬賽程上比肩。
----- 廣告 Ad -----
精英起跑區制度是否合理?
再看一看數字,檢視一下現時的精英起跑區制度是否合理。根據渣打馬拉松網頁,2018年全馬挑戰組以大會時間 (Gun Time) 三小時三十分以下完成賽事的人數有860人,換句話說,只要今年有報名,這 860人都有資格進入精英起跑區,周漢聶就要排在這860人之後方可以出發。若果下年精英起跑區的制度依舊,隨著本地跑手的進步,今年於渣馬達標的跑手共有 1093人! 試想想,一個有一千人的「精英起跑區」,仲有幾「精英」可言?
放眼我們趨之若鶩的東京馬拉松,都有分 Elite Zone 及 Semi-Elite。Elite Zone 僅限於國內外獲邀的真正精英跑手,爭獎奪標的高手們;而 Semi-Elite 則較為「平民」,達標時間為男子2:45內及女子3:30內,接受的賽事不只限於往年的東京馬拉松,而全世界 IAAF、AIMS 所認可的全馬賽事均接受,只需提供相關的證書證明即可。當然,香港的水平遠不及東京,但亦不用妄自菲薄,2019年渣馬跑入三小時的跑手經已達到189人,比上年增加55人,若容許其他賽事的時間作達標時間,能進入精英起跑區的選手不會少於二三百人。現時田總的精英起跑制度最大的優點在於行政方便,只要對一對上一年個完賽時間Excel,就可以跟表蓋印,方便快捷,不用任何認證過程,不用核對遞交的賽事是否達標。
起步足以影響成績
要知道優先起跑區對精英運動員的表現尤關重要,直接影響到完成時間及成績。除了在後排出發要面對「塞人」的問題,要花大量額外氣力去超越其他跑手之外;提早上線排隊亦會影響熱身的時機,熱身過後半小時已經要停下來排隊,身體肌肉已冷卻,不利初段發揮;若天氣不穩,遇著寒風冷雨,提早上線排隊更要抵著嚴寒惡劣天氣等待起跑。真正的精英跑手是在比賽前數分鐘方從室內走出去,脫下羽絨大褸上線就是這個原因。
競賽運動就是分秒必爭的遊戲,精英運動員不是懶惰、傲慢才最後一刻方插隊上線,是因為要用盡賽前賽後的分秒去比賽方不辜負平時的成千上萬里數的練習。容許以渣馬以外的賽事成績成達標精英選手區時間、加入半馬達標時間、收緊精英起跑區二標準,以過往完成時間作分段起跑區解決塞人問題等等都是有可以改善的方向。渣打馬拉松要打造成國際盛事,國際田聯認可的金級賽道,香港運動員要突破本土成績方可踏上更大的國際舞台,要精益求精,這些配套絕不可少。
----- 廣告 Ad -----
香港長跑風氣經已普及化,但離開要精英化,仲有很大一段距離要走,精英起跑區制度的改革只是其中一點。
Fitz連結: https://fitz.hk/?p=114023
Fitz Facebook專頁
[渣打馬打松2019] DQ歐鎧淳 1200人錯誤時間起步
[渣打馬拉松2019] 比賽日 膠杯唔覺有人用
Fitz Running 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