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 Ad -----
再戰皇馬
回想起三年的路跑和山賽生涯,2013年的城門河皇者之戰是我第一個參加的十公里賽事,當年時間做出50分鐘,算是不俗的成績。三年來跑過11次全馬拉松和3次100公里山賽,以及無數山賽和路跑,皇者之戰就是展開跑步生涯的序幕。
比賽易名
記得三年前比賽還稱為「城門河皇者之戰」,今年報名還沒有留意比賽原來兩年前經已易名,簡化了名稱,而且比賽也只有其中一段在城門河旁,相反全馬在吐露港旁的路段更長,改名亦抹掉了地區特色,相信賽會有深思過才把超過五千人參加的比賽易名。
戰勝自己,就是皇者
筆者頗喜歡此口號,云云跑手當中,可以勝出拿獎只是極少數,有什麼原因吸引人繼續練繼續跑,腳傷ITB還要堅持,為的不就是挑戰自己,做出最佳時間,參加不同類型的比賽,享受箇中的樂趣!當跑手「撞牆」、抽筋,克服種種的難關,一路堅持走下去,就是皇者。
----- 廣告 Ad -----
六三零起步
6:30晨早在馬鞍山開賽,幸好交通配套還能接受,首班巴士或地鐵也能趕上起跑。筆者先乘通宵巴士再轉乘43X可以直到起點,賽事指南也有寫出經過的巴士路線,但如果可以寫明那站下車就更佳。一下車就見到男廁的長龍,數十人在排隊,長龍由6點到6點半還遲遲未散,大會未來可建議跑手到起步點前的洗手間,雖然要多走兩步,但總比排隊為好。
全馬:馬鞍山海濱長廊 > 海典居 > 馬鞍山海濱長廊 > 雙子橋 > 沙田馬場 > 文化博物館 > 沙田馬場 > 雙子橋 > 大埔海濱公園 > 雙子橋 > 馬鞍山海濱長廊 > 海典居> 馬鞍山運動場
- 半馬:馬鞍山運動場 > 馬鞍山海濱長廊 > 梅子林路 > 雙子橋 > 沙田馬場 > 文化博物館 > 沙田馬場 > 雙子橋 > 馬鞍山海濱長廊 > 海典居 > 馬鞍山運動場
- 10公里:馬鞍山運動場 > 馬鞍山海濱長廊 > 梅子林路 > 馬鞍山海濱長廊 > 海典居 > 馬鞍山運動場
- 2公里:馬鞍山運動場 > 馬鞍山海濱長廊 > 馬鞍山運動場
梅子林考驗
跑過「皇馬」相信比較深刻必定是梅子林的一段路吧。無論十公里、半馬、全馬也要跑上大斜路,到梅子林頂才轉落。可幸的是梅子林放在賽事的頭段,大多數跑手還有氣有力,全馬參賽者也能夠慢跑上頂,但如果像渣馬在三十公里後才有西隧般的斜路,也難怪有眾多跑手選擇步行而不是慢跑上。
聞名單車徑
除了梅子林段外,「皇馬」的路線大多也是單車徑上的行人路,全程也是平路。相信大多數香港人也曾試過,踏單車由大圍到大美篤。比賽在大家熟悉的地方舉行,比中國沿岸西貢北潭涌方便,渣馬更加不能事前試跑一次吧。跑手可以賽前多加練習,熟悉賽道,在比賽時亦有較佳心理質素,清楚預計往後路段的起伏和路伏。政府往後會建設不少的新單車徑,筆者期待會有更多新比賽會帶我們開發新路線!
貼地路線
比賽途中經過大大小小的公園,其中經過一班大媽在跳舞最為吸睛;賽事亦沒有妨礙公公婆婆晨運早操,還有在白石角旁繼續有單車飛馳,惟有少段單車徑因賽事而封路,有單車手到達才知早上未能使用單車徑。比賽也算是在民居附近進行,如何於賽事和不影響附近居民取得平衡,而不只是封高速公跑全線給予跑手,「皇馬」在協調方面做得相當好,也有賴區議會的支持和居民的諒解。
----- 廣告 Ad -----
完賽時間
值得紀念是,平坦的賽道助我推前了個人最佳時間(3小時46分),在三連賽(5/12墾丁馬拉松、10-11/12 TNF 100),還可以做出四小時以內的時間,心裏也是感恩的。雖然相比其他選手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跑出個人步調,以滿意的均速完成,相信往後可以繼續長跑長有!
高質素跑手
「皇馬」最厲害的是選手質素極高,跑出三個半小時以內的選手比比皆是,還有因為比賽比較少人,筆者見到在白石角回程時第一名選手更在領跑單車之前,自己一個疾風以去,也是頗為有趣的景象!賽事全馬時限為五小時,大多數跑手也自評能夠可以完成才參加吧,也解釋到為什麼女選手比平常比賽更少。「皇馬」的確是高手雲集之地,有不少人更在這條熟悉的賽道跟筆者一樣,跑出個人最佳時間呢!
十倍增長
還記得三年前參加十公里賽事的時候,見到終點處有義工為每位跑完全馬的選手掛上大大個金牌。2013年其實只有達標跑手才能參加全馬,名額只得100個,男子組參加者須出示個人最佳時間少於3小時30分,而女子組達標為4小時。今年參加全馬的選手超過1000人,是當年的10倍以上,大會是否能應付過千的參加者?不理完成時間,但至少每名完成全馬的選手會獲得更大的尊重。
由於三年前已經參加過一次,知道在最後運動場需跑過一圈衝過終點。筆者最終完成時間為3小時46分,話不算最快,但也比較多全馬跑手在相若時間衝終點。一入到運動場,很驚訝有條二百米的人龍由終點排到運動場的對角,完全霸佔了運動場的內線,為的是排隊拿一支益力多。始終還有人在咬緊牙關,在運動場跑最後一圈,要跑外線已經相對辛苦,亦沒有人望到選手為他們打打氣,賽道連丁點的比賽氣氛也沒有,筆者只覺得快快衝過終點,完賽好了。
亂派獎牌?!
到達終點後,就自然到派發獎牌的時間。始終跑完42公里,體力有限,收過獎牌就快快喝口水休息一下。只不過獎牌原來有三種–金銀銅,但又沒有寫上比賽距離,跑完全馬大抵是金牌吧,拿了就離開人山人海的衝線點。到後來看到網上留言才發現,原來獎是沒有分的… 大抵賽會決定制作三種不同顏色是有原因吧?怎可能不分距離,隨便派呢?記得三年前比賽見到義工為每位全馬跑手掛上獎牌,也是大多數比賽的做法。但今年只是給完賽選手遞上一個以透明膠袋裝著的獎牌,始終完賽的感覺會沒有這麼強烈吧…
只是想喝水…
筆者跑過11次全馬拉松,也是第一次發現完賽喝口水是那麼困難… 領取物資的人龍打足5個蛇餅,衝線後又有很多人在附近休息坐下,想找個位置休息也難。幸好身體狀態還好,知道運動場內有飲水機,如果跟隨大會指示馬上拿完賽包,十五分鐘內也喝不到一口水… 領取完賽包和終點距離太遠了,加上是十公里半馬完賽的高峰,感覺是跑完42公里,跟別人21公里、10公里的獎牌一樣,賽道被他們霸佔,想喝口水還要跟他們一起排隊,雖然理解大會的安排,但感覺始終不好受。
場地設施有待改進
大會一直以馬鞍山運動場為賽事中心,地方略細,高峰期有數千跑手在運動場上人山人海,到處也排著隊拿物資和在紀念版拍照。終點處也塞滿人,如果大會能夠好好分流,實為更佳。
Facebook Page互動
另外值得一讚的是主辦單位能夠好好善用Facebook平台,與選手作出交流,在賽前和賽後也勤發帖,賽前可以令選手期待,賽後亦可回味一下比賽狀況,筆者亦有向賽會詢問起點,很快就收到回覆。
一個小小的香港,跑步文化逐漸在近年盛行,除了夏季五至八月外,幾乎每星期也有不同距離的路跑山賽,惟全馬比賽少之又少,「皇馬」是除了香港渣打馬拉松和中國沿岸馬拉松之外的第三個比賽。渣馬改制變抽籤(筆者跑過兩屆,來年抽不中籤),中國沿岸出名多斜路,西灣路上斜更是考驗,相對起來梅子林不算是太陡峭了。「皇馬」由三年前還不是人人可以參與 到今日門檻降低,加上路線比渣馬中國沿岸容易,賽會擁有不少優勢,但如何平衡舉辦人數和選手的賽事體驗(在網上聞說在大埔海濱公園更有水杯不足的情況,但未有第一手資訊,在此不贅),是主辦機構值得改進的地方。
----- 廣告 Ad -----
更多:
Fitz.hk Facebook專頁
[荷蘭萊登馬拉松後感] 穿畢業袍跑進歐洲小鎮
[跑進寶島] 雙溪櫻花馬拉松
[撒哈拉超馬] 第三日: 無盡的沙漠
Fitz Running 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