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渣打香港馬拉松2016」已經曲終人散,2015-2016年度跑季正式進入「後渣馬」賽季。
渣打香港馬拉松(簡稱渣馬),由於其名氣、參加人數及規模是香港長跑賽事中最大的,不少跑手以成功報名及出戰渣馬為年度的「終極目標」。對於一般跑手,能夠報到渣馬,無論是10公里、半馬還是全馬,都能夠以參與這項國際級體育盛事為他們的光榮。不過,當渣馬落幕,進入「後渣馬」賽季,對於出戰過渣馬的跑手,他們又會如何維持自身狀態?他們又會否有一種「失落感」?又如何在當中重尋目標?
今年渣馬對不少跑手來說印象特別深刻,除了是首次獲國際田聯升格金級賽事外,更因為賽事大部份時間都在雨中進行,對一些未有或不足「水戰」經驗的跑手(包括作者自己),挑戰就更加大。當跑手成功克服惡劣天氣,在維園衝線,順利完賽的時候,會感到相當的欣慰。不過,光輝只是一剎那,若果跑手在渣馬後,未有報名參加任何賽事,就會感到失去了下一個跑步的目標,因為恆常的比賽會令跑手正面面對挑戰,為自己設下成績目標,從而在平時的訓練或長課中,不會變得懶散或漫無目的。
筆者深信,不少跑手都會多報一場或數場渣馬之後舉行的賽事,以維持狀態。但更重要的是,是心態的問題,跑手會否將渣馬放得太重位置?香港渣馬雖然已成為國際體育盛事,但相比世界不同地方的馬拉松或長途路跑賽事,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其實,個人認為,不需要將渣馬視為「圭臬」,只需要視為眾多比賽的其中一場。事實上,報名渣馬,若不是達標或經跑會報名,勢必「爭崩頭」,故此能成功報名渣馬,跑手就會不自覺地認為渣馬是賽季的「終極大佬」,有可能將焦點過份放在渣馬,而忽略了其他本地、海外大小賽事,同樣都富有挑戰性。
事實上,本地不少路跑及馬拉松賽事,辦賽的質素往往比渣馬更好,就如筆者最近參加過的「新創建勇跑地貌王」、即將舉行的「中國沿岸馬拉松 2016 (CCM)」等,主辦單位的支援和貼心,就令跑手難忘。至於海外賽事,近年不少跑手也趨之若鶩,在台灣、日本、南韓,每年都有數以百計的大小長跑賽事(如著名的《東京馬拉松》),讓財力或時間許可的跑手,透過在海外作賽,擴闊視野和挑戰自己的毅力,成效往往比參加渣馬更佳。
筆者在決定了今年3月和內子赴台北旅行,在訂畢整個旅程的機票和酒店後,才知道在到達台北的第二天,舉行《台北國道馬拉松》(3月20日),於是筆者就因利乘便,透過當時在台灣出賽的副教練唐Sir,成功報了這場賽事。雖然只是報了10公里賽事,但滿足感比起參加渣馬更大,原因是,筆者終於加入海外路跑比賽行列,「不單是為了是跑一場路跑、挑戰自己的時間,更是體驗不同國家的長跑文化,和在地的風土人情。」(參筆者舊作《就這樣,我第一次參加海外路跑賽事》 )
----- 廣告 Ad -----
就算未能有機會出國作賽,筆者建議跑手們,盡量報名參加至少一場在渣馬後舉行的本地路跑賽事,例如即將接受報名的《NIKE香港女子十公里賽》(4月2日,只限女性參加)、《AXA安盛街馬@九龍東2016》(4月10日)等,讓跑手們在「後渣馬」賽季,仍能繼續保持恆常的練習,最重要是,延續為渣馬努力預備的Passion,不讓自己在渣馬後的熱情失落,也好好預備自己,迎接下一個炎夏和下一個賽季。
更多:
Fitz.hk Facebook專頁
[渣馬2016] 幾難打的半馬,我都征服到!
[去吧! 那些賽事] 中國沿岸馬拉松 | China Coast Marathon 42km 2015
香港長跑行山比賽
Eric [email protected]
Fitz Running 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