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 運動 Sports > 跑步 Running > [越野跑] ITRA分數迷思? 淺談分數調整

香港越野賽盛行,絕大多數比賽也有登陸在 ITRA (International Trail Running Association),每個比賽除了跟以 EP 值的 UTMB 分數外,還有 General Performance Index 去評估跑手成績。

General Performance Index 以1000分為上限,並在2019年5月稍微更改。現在每個跑手簡介也同時列出新分數和舊分數。有關2019年5月之分數調整,可參閱上文 ITRA跑手能力積分調整

圖: ITRA Association (按圖放大)

跑手分數的指標和作用

簡單而言,分數越高就自然跑得越快,但其實分數亦表示出相對速度,可以推測完賽時間。

以900分跑手6小時完賽為例,因所判分數以線性表達,簡單言之450分跑手就應以約12小時完賽 (一倍完賽時間);而300分跑手則應該以18小時完成同一賽道。

另外世界大賽通常也會以ITRA分數作號碼布排名,筆者於2018年 UTMB 號碼布為1728,總參賽人數為2600,可以表達自己的相對位置和能力。

圖: ITRA Association

ITRA分數是否準確預測跑手能力?

筆者發現近日有數個上年參加的比賽分數相隔一年後提升了。估計的主要原因是因同一比賽在翌年舉行,而發現上年判定之分數略低而作出適當調整。

筆者所調整之分數:

  • 2019 The Green Race Braemar Hill 581 > 604
  • 2019 XTE New Year NE Mountain Race 565 > 585
  • 2018 Ultramarathon de Sai Kung 580 > 606

ITRA 評分基準是根據賽道的距離和攀升,計算 Effort Point (EP) 去推斷速度。因不同賽道所含的技術含量、連續攀升不同,所以會根據跑手的原有 ITRA 分數作線性回歸 (Linear Regression)。個人認為因部份比賽參賽人數不多,很多時候一開始也會低估了跑手的表現。到下年比賽再舉辦,才發現原來之前所給予的分數太低,而作出調整。

另外,長距離比賽較難以線性來作分數指標。以 UTMB 作例子,冠軍跑手需要超過20小時完賽。但當超過24小時,較慢跑手就更需要時間休息、補給,甚至停下睡眠。所以後列完賽選手,以比例計所需時間會更長,XL 或 XXL 分數會稍為低分。這也道出為何要分不同距離也有各自分數,由 XS 至 XXL 可以更合適地比較。

所以分數也只是一個參考,不用太認真哦!

參考: ITRA網站

月野日記 Facebook 專頁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