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假就當然外出比賽! 繼12月到了苗栗參加龍虎鳳越野 (報告),今次復活節留意到第一次舉辦的 Taipei Ultra Trail 台北越野,在4月下旬開始踏入夏天,少有地舉辦50公里賽事! 比賽分為50/30/20/10km,由入門到進階跑手也可以選擇合適賽事。今次有22個香港跑手參加四個不同距離賽事,可見長週末在外地比賽的吸引力!

會場位於復興橋下,旁邊有洗手間,到了終點還下起大雨,算是半個室內地方,提供頗足夠的位置供選手休息。
50km組別報名更有門檻,需要ITRA 420分或以上才能參與。在途中如果不能於2小時30分內到達10公里的CP1,則會自動轉組至30公里。最終有33人起步,就只有15名跑手可以完成50km,另外9名跑手轉回30公里,完成率也相對較低。

臨下終點前的柏油路,雖然是行車路,但路面狀況不太好,有不少凹凸和小坑,要小心路況下降。
----- 廣告 Ad -----
比賽起點位於雙溪公園,於捷運士林站步行約15分鐘就到,非常方便! 雖然位於市區,只不過路況就相當天然,基本上除了首尾共3公里,餘下全部也是天然山路,基本就是泥路放題,不停的泥路上上落落。

終於回到市區,來到拱門前!貌似也十分輕鬆?!
比賽想同步兼顧旅遊環節和比賽,距離選擇了30公里,時間上大約5小時就可以完成,最終以5:10第一名完成! 50公里賽道比30公里多了16公里來回的,要額外登上「友蚋山」,其餘部份路線一樣。

每個組別的男女頭5名也有獎盃,鼓勵跑手挑戰自己去努力站台。
比賽會登上台北市區的15連峰,包括:劍潭山、雞南山、文間山、大崙尾山、小金面山、金面山、仙座台山、忠勇山、鯉魚山、龍船岩山、開眼山、白石湖山、大邱田山、碧山、大崙頭山、五指山。中間亦包括台北大縱走第5段部份路線,比賽賽道則穿梭於不同小徑之間,未如大縱走整條步道般輕鬆。
台北大縱走第5段簡介

路況也是圍繞天然山徑,兩旁樹木茂盛,賽前一天下個小雨,所以地面比較濕滑。幸好在比賽途中沒有下雨,到我完成後就下起暴雨… 對長距離和稍慢的跑手影響頗大。
----- 廣告 Ad -----
30公里路線攀升大約1800米,看似和香港不少比賽接近,但路況明顯較難,如賽會簡介一樣,接近山頂會相對開揚和有大段石路,餘下林路可以說是感覺遙遠,最遠的一段有接近12公里,在炎炎夏日天氣也絕不容易!

經過小段馬路就見到有攝影師幫忙拍照!雖然賽事規模不算大,只不過中間最少有三四個攝影師,氣氛非常不錯。
路標也是值得分享的一點,賽會標上了紅色和藍色絲帶,但整體主要指路的是記錄在地上的白色粉末,省卻「收標」任務,跑手也要依靠自己的導航手錶去檢查路線。中間兩個CP設置於山頂,CP2忠勇山山頂上需要拿上白色手帶做信物,確認登上了山。

可以留意在地上的白色粉末,稍稍畫向左邊就是轉左的意思。
補給方面也簡單為主,有提供冰凍清水、運動飲品舒跑、可樂、西瓜和幼鹽。以小規模比賽來說安排也不錯。終點在下午三時半開始提供小型自助餐,有不少飯麵類和蔬菜,當然最重要是啤酒任飲!

在終點下午3:30統一「開餐」,基本上短距離跑手也差不多完成,長距離跑手陸陸續續回到終點,所以氣氛很好!
連續完成兩場台灣賽事,想分享多點有關泥路應用。平常跑步重心應該稍稍向前,去準備踏出下一步,跑得更有效率。但如果路況比較崎嶇,則可以稍為向後而變得更密步,也記緊停頓只會令身體更難下山適應,避免停下在斜坡上,會更難平衡而且雙腳更難跑動。

Screenshot

賽事有3個水站(以WS標示),CP則只有提供打卡服務。實際距離和攀升與賽前提供數據接近。
----- 廣告 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