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本文為有關樂施毅行者2024 Team 6019的故事,由隊長 Mr Arthur Yeung 親自撰文
20241115 毅行40 完美落幕,得記錄一下。
組隊篇
29/8/2024 收到校長的短訊,得悉今年直資議會的校長們成功向樂施會爭取降低毅行者參賽的年齡,讓部分中學生可以參與麥理浩徑首四段共47公里的賽事,而隊伍中必須有至少一位成人帶領,家長或老師皆可。剛巧一位中年老師(即本人)自薦,欲帶領學生組隊出戰,並邀請了體育科主任李老師推薦參賽學生名單。當時我並未深思熟慮,自以為身經百戰,應付有餘。
組隊過程一波三折,與學生多番聯繫,卻有學生因年齡未合資格不能參賽,亦有學生因學業繁忙而婉拒我們。兩三個星期後(20/9),我們才敲定人選。三位學生隊員,實力非凡,各有所長。一位去年曾完成100公里耐力賽,另一位是野外定向香港青少年代表,最後一位則是前攀石香港青少年代表。如此出類拔萃,帳面上看來已「贏在起跑線」。
備賽期間,我冒昧邀請經驗豐富的家長 Lena 幫忙,她二話不說,一口答應,願意全力支援。誠然,當時我心裏已有盤算,假如我的訓練進度不似預期,便由 Lena 代替我擔任隊長,帶領學生作賽。Lena 為我們設計了六節訓練日程,望能在有限時間內提升水平。然而,我因為公幹,只能參與其中五節訓練。
----- 廣告 Ad -----
事情安排妥當後,2/10發家長信。
訓練篇
首節訓練(10月6日),我們小試牛刀,往返鰂魚涌地鐵站和柏架山頂,路程約10公里。久未練習長跑和接受高強度訓練的我,全不了解自己水平,還自以為是「十八廿二」,竟著學生按自己的速度去跑,我緊隨其後。學生本著敬老的心,上山時沒有提速,只徐步而行,但我已汗流浹背,身體漸覺應付不了。下山時學生建議疾走下去,我以為往下跑是小事一樁,要跑便跑吧,可惜半路我卻支持不住了。我提出要稍作休息,十分鐘後體力漸漸恢復,但身體仍感輕微不適,我只好硬著頭皮慢跑下山,完成後身體感覺被掏空了。這節訓練後,我才知曉自己體能完全未達標,身體的乳酸積聚,痠痛了三天。
第二節訓練(10月13日),碰巧學生剛完成學界比賽,體力不支,未能參與訓練,大家只好各自練習。
第三節訓練(10月20日 1:30pm),我們須完成麥理浩徑2段,全程14公里。我心想︰才走一段而已,小菜一碟。一位「行山菜鳥」有如此想法,委實可笑!從東壩起行,走到浪茄,上西灣山時我竟不自量力,提速而上,走到一半身體已支持不了,須停步休息兩三次,每次休息幾分鐘,而學生就在西灣茶記停下來等我。可幸最艱難的路段已過,之後的爬升也不是太多,最終以四小時多完成訓練。一如上回,我的身體彷彿被掏空了,我甚至「懷疑人生」︰究竟我能否完成比賽?若有多一兩個月時間準備,我表現會否更理想?我會否拖了隊伍後腿?我要不要退賽由別人頂上?在我信心動搖之際, Lena肯定的鼓勵我︰「你可以做到的!」可這句話連我自己也不相信,我還可以怎樣呢?
----- 廣告 Ad -----
第四節訓練(10月27日 12:45pm),我們旨在完成麥理浩徑3、4段,至昂平落大水坑作結,全程24公里,路程更遠了。這天我們準備了充足的裝備和補給品,我第一次感受到裝備的重要,包括能量啫喱(power gel) 和BCAA。上雞公山和馬鞍山的爬升度高,但我們總算在7:15pm走畢全程。訓練後依然感到非常疲累,拖著半死的身體回家。話雖如此,幸好有充足的補給品,加上自己的水平亦漸漸提升,肌肉量有所增強,最重要的是信心稍稍加強了,心裏便萌生了「或許能夠完成比賽」的想法。Lena不間斷的鼓勵我,她認為隊伍訓練進度良好,我的表現也比上次提升了不少。
第五節訓練(10月30日),這天是學校的期中假期,學生可以進行一整天的訓練。我們在10am起行,路線是麥理浩徑2、3、4段。若我們在預訂時間內未能完成第4段,便須在中途找個退卻點撤退。累積了之前訓練的經驗,我對自己的水平掌握多了,體能亦不知不覺提升了。我們在第4段過了大金鐘後撤退,往馬鞍山村走,至晚上七時多完成訓練,共走了32公里路程。上次訓練後,身體只有三天休息,因此這天更累了。幸好有補給品幫助,身體稍感舒緩,能勉強支持。此刻,我開始相信自己有望完成賽事!
第六節訓練(11月9日),我不在港,學生亦因各有事忙,最終訓練擱置,大家只好各自作最後準備。
離港公幹期間,我只練習過一次,跑了7公里。我未能安排其他時間訓練,加上時差關係,休息不足,身體狀態未能完全恢復。幸好賽前四五天,我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迎接比賽來臨。
自訓練開始,學生已充滿鬥志,希望突破自己,在學界組別爭取佳績。但在我而言,或許因為信心不足,又不了解對手實力,能順利完成比賽已算是一大成就。
比賽篇 15/11
我們早在6:30am便到達比賽起點準備,前一天更因颱風而停課,因此比賽當日天氣亦不佳。比賽期間一直陰雨綿綿,地面濕滑,我們不肯定前面的路況如何,挑戰有多大。
8am正式起步,我們花了1小時40分鐘完成第一段路程,比預期快5分鐘。第二段路程,我因為地滑而兩次跌倒。其中一位學生亦因為突發減速避人而跌倒,身陷泥漿,幸好沒大損傷,便繼續作賽。連同第一段的時間,我們只用了5小時4分鐘到達CP2北潭凹。過程中學生瞻前顧後,欲了解其他學界隊伍的進度,亦不時參考官方時間。這才發現,到CP2時,領先隊伍已比我們快1小時,但第二名的只比我們快15分鐘。於是大家奮然決定,要減少在CP休息,努力追趕時間!我只吃了兩片麵包便繼續上路,爭取時間,希望能在CP3前趕上前隊。
第三段路程不長,但爬升度高,上牛耳石,過嶂上,再上雞公山。途中雨勢漸大,路況更惡劣了。事後網上不少參賽者都留言,說第二、三段路況最惡劣。其實我們相對已經較幸運,是第一批走過此路段的隊伍,當時雨勢未算滂沱,路面亦未算稀爛。
比賽期間,我的身體出現各種反應。首先是抽筋,多虧毅行友好相助,借來兩包抽筋水。喝下不足一分鐘便即好轉,可以繼續走。後來我體力急速下滑,停步歇息亦恢復不了。Lena運用其專業知識,判斷我是缺乏補給,能量不足。當時她的解釋具科學依據,她說在高強度比賽中,男士一小時大約消耗400cal,於是問我在之前一兩小時有沒有補給充足。我猛然醒覺,之前5至6個小時應該補充不足,於是我立馬鯨吞飯糰、紅豆沙和能量啫喱(power gel),十分鐘內體力果然大幅回升!
----- 廣告 Ad -----
最終我們走了8小時20分鐘,到達水浪窩,並停留了30分鐘作補給。在此要特別感謝Sandy和Bess的支援︰熱湯飯、電解質飲品、按摩膏、大毛巾,要什麼有什麼。這30分鐘異常關鍵,彷彿替我們「充電」,支撐我們走最後一段路程。
過程中還有段小插曲︰因為我的身體狀況,全隊分開了三個速度作賽,第一位隊員比我早50分鐘到達補給站,第二和第三位隊員則比我快15分鐘,但他們都一起耐心等候,待我到達才一起享用湯飯補給。同學們果真尊師重道,一Team人一條心!
這時,我們在大會系統中得知,之前領先我們的隊伍原來還未到達CP3,換言之我們已不知不覺超越了其他隊伍!我們均感疑惑,事實上這段路程我們速度不是特別快。不管如何,我們補給後,4:40pm便繼續起步,望能儘快完成比賽。
第四段路程長,幸好我已走過幾次,比較熟悉路況。走到山林區域,天色已晚,須開啟頭燈。上馬鞍山途中,我再次抽筋,便再喝下抽筋水。我深感體力已消耗殆盡,在最後8公里亦無力提速奔跑,只得疾步而行。這段路程好不容易,須靠心理克服,要捱到最後,撐到最後,頂到最後!最終…我隊花了12小時30分鐘完成比賽!
成績總結
Oxfam Trailwalker (40th Anniversary Edition (40km))
- Overall Rank 12
- Overall Men Rank 6
- Overall Education Rank 1
這個成績,意想不到,非常鼓舞,時間一點都不失禮!
後記
Team Work
“No one is perfect but a team can be” 是整個比賽歷程的寫照。從第一次訓練開始,相信同學已經明瞭,他們的隊友是一位過了運動機能高峰的老師。平日言談間,我感受到他們想爭取最佳成績。這點我十分理解,畢竟我也曾年輕過。或許同學可能多少會感到失望,因為我是隊伍進步的樽頸所在。但事實上,我卻從沒聽過或感受過他們有一絲氣餒或埋怨。我反而成為隊伍中最需要被照顧的人,他們對我無微不至,不論練習還是比賽,我的裝備都是隊員替我背負的,行山杖只在我需要時才握於我手,走平路和下坡時,隊員便幫我提著。比賽期間,有位隊員體力下降以致抽筋,另一位隊員便義不容辭替他背負裝備,讓他減少負重。到CP時,需要休息的隊員只管休息,務求恢復體力;其他工作,如︰補給、儲水等,則由其他隊員自覺打點。
科學
一天,我跟一位田徑隊員分享,以前我跑100米,時間在11秒末,已經算是出色,能位列學界前列。但現在,一個屈臣氏田徑U18比賽,用11秒多時間完成100米的,有73人。要入前八名,須得在10秒多。這時代的進步,歸功於科學化訓練。這次毅行,我長知識了︰補給品、intake vs consumption,workout vs recovery等等,沒有這些專業知識,相信我未必可以順利完成賽事。
----- 廣告 Ad -----
目標、訓練與紀律
訂立目標須切合自身狀況︰目標太高,則難以達成,不切實際;目標太低,則挑戰性低,缺乏動力。設定目標後,還須不時評估、檢視進度,適時調節訓練模式和目標。訓練不是說空話,訓練就是結果,由熟識路程以致體力分配管理等。即使訓練充足,比賽時還會有機會失誤;若訓練不足,更遑論奢望佳績降臨。紀律,是指訂立目標後的執行力,你可以有十個藉口不去訓練,但你更可以有千百個理由支持你繼續跑下去。
最後,我覺得隊伍十分成功,收穫豐富。全隊目標一致,共同去完成一件事,是多麼美妙。作為老師,我並非指導者和照顧者,反而是同行者和被照顧者。這種感覺很特別,我享受其中,亦讓我重拾年輕的激情!
學生的成長,學生的成就,學生的能力所及,往往超乎我們想像。只要你對他們有信心,他們便可以完成,甚至超額完成!
特別鳴謝
Lena,她是隊伍的教練,事前計劃、製訂訓練、賽前準備、支援補級,全都由她安排得妥妥貼貼,讓我們無後顧之憂去享受比賽。所以,我們可以完成賽事,Lena居功至高!
Support Team 的Bess和 Sandy,在CP3給我起死回生的熱湯飯、按摩、補給品,感謝你們的支援!
還會玩嗎?有機會,真的要走一次1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