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了腎移植而有三個臀的陳國明 (Peter) (左) 康復後登過珠峰,跑過世界六大馬拉松。明年一月,他將與主診醫生周啟明組成 「醫患二人組」參加綠色力量環島行的25公里越野跑,志在身體力行,提醒大家捐贈器官的重要性,同時鼓病友多運動,多親近大自然,保持身心健康。
跑步讓我做更強的自己
Peter 十多年前獲確診患上慢性腎病,醫生當時說他無法治癒,由於腎功能衰退而需要洗腎,加上高血壓和痛風問題,經常進出醫院。其後有機會接受了腎臟移植手術,病情得以扭轉。「重生」的 Peter 對自己承諾「要做一個更強壯的人」,而練跑,是他的自強之道。他在康復後兩年參加半馬比賽,更跑出PB。
今年66歲的 Peter 曾經是全職網球教練,他享受跑步舒展身心的好處,期望藉著跑步感染同路人和身邊朋友多做運動,多親近大自然。 「我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令大眾關注器官捐贈的重要性,讓更多等待救助的生命重生,可以再次享受大自然和運動的樂趣。」
香港目前已登記器官捐贈者有36萬多,佔總人口不足5%。 腎臟是輪候人數最多的器官 (29%),截至2023年底,有2,429名患者正在輪候腎臟捐贈,而2023年只有41人獲移植來自遺體的腎臟。
----- 廣告 Ad -----
未能天天運動,做周末戰士
香港移植運動協會醫生顧問周啟明醫生,是 Peter 患病時的主診醫生,Peter 回想以前每次覆診,見醫生僅有幾分鐘時間,從未有機會與周醫生閒談。難得今次有機會與自己的主診醫生一同參加跑步比賽。
周醫生從40歲開始跑步:「最初喜歡跟比自己後生的人鬥快,以跑贏為目標。後來洞悉到這個心態不健康,於是改變了,改為以覺察和回應自己身體發出的訊號去跑。」他習慣每天放工由醫院跑回家,一跑就十幾年,後來因為工作繁重而無法持續下去。直至看到美國醫學協會在醫學期刊 JAMA 發表有關「周末戰士」運動方式成效的研究報告 (Accelerometer-Derived “Weekend Warrior” Physical Activity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a),該項研究指出未能日日運動30分鐘的人, 做「假日跑手」,一星期只有兩日充足的運動/跑步,對降低心血管病也有裨益,與日日運動的人的心血管健康狀況相若。他覺得非常鼓舞,從此樂於做「周末戰士」,不強迫自己日日運動,而是將每星期跑二十至三十公里定為目標。
跑步傷腎的迷思
有說長跑期間腎臟負荷增加,有「傷腎」之虞。本身是腎科專科醫生,曾任香港腎科學會主席的周醫生表示,科學上很多證據指出,運動有助腎病病人改善健康。最重要是按個人的身體情況去衡量運動強度。只要是適度運動,就算腎病病人也可以長跑,他建議用自身體重作指標,了解如何調節跑量。如果跑完長跑的體重大幅度下降,便是飲水不足。但反之體重上升了,可能代表你飲水過量了。
周醫生笑言:「自從我跑步之後,診症也變得更人性化,會多關心病人有沒有運動,生活得開心與否,因為健康的身心對改善病情幫助非常大。」
----- 廣告 Ad -----
接受腎臟移植的人士需要長期服藥,藥物的副作用會令人發胖,有些病人會因而患上心血管病而早逝,令人感到婉惜。周醫生鼓勵病友多做運動以保持健康,可由 「微習慣」入手始,由十五分鐘跑步開始,逐漸遞增運動時間。
談到如何為「環島行」備戰,兩人認為試路很重要。Peter會多練習落山技巧,以免扭傷。自稱越野跑初哥的周醫生希望兩人能夠練習至與Peter的步速相近,可以一邊跑一邊談天。兩位熱愛大自然的隊友都異口同聲關注香港山野的垃圾問題,促請大眾謹記把自己的垃圾帶下山。
「綠色力量環島行」
香港移植運動協會是今屆「綠色力量環島行」的夥伴機構,協會動員了十多位接受過器官移植的會員、器官捐贈者及其家屬和醫護人員一起參與,是難得一見的醫、患、捐同行。香港移植運動協會主席黃炎華說,一般情況下,接受器官移植的人士不知悉誰是捐出器官的人,不過協會一直組織活動,邀請器官捐贈者及其家屬參與,讓他們知道受惠的人活得健康而感到欣慰。」
「綠色力量環島行」將於2025年1月11日於生態富饒又景色怡人的港島徑舉行,報名截止日期為12月6日。
報名網頁: https://hike.greenpower.org.hk/
文章由綠色力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