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喜歡長跑或行山的朋友來說,抽筋可說是家常便飯。
不過,抽筋雖然普遍,但由成因以致治療方法,在運動醫學界裏都有很大分歧。
抽筋有多普遍?
學術期刊《Sports Medicine》於2015年發表研究報告 (註一),他們在一場100英哩 (約160公里)的比賽進行研究,發現:
- 14.3%的選手有肌肉抽筋
- 26.8%的選手自覺肌肉快要抽筋,但沒有發生抽筋
- 抽筋部位
- 小腿 54%
- 大腿前側 44%
- 大腿後側 33%
負責研究的 Hoffman 醫生指,富有抽筋經驗的運動員,更容易在比賽時抽筋,這可能與肌肉損傷有關。
----- 廣告 Ad -----
抽筋的成因
近年不少研究都推翻了傳統對抽筋問題看法。對於抽筋的原因,也有更為不同的結論:
1. 缺水、電解質流失
這種傳統的講法指出,當進行跑步行山等劇烈運動時,身體來不及補充足夠水份及電解質,就會令肌肉發出警號,而出現抽筋。不過,多個研究均指,抽筋的運動員與沒有抽筋的運動員,在他們的體液裏,並不能找到決定性的分別。換句話說,在長跑比賽中,缺水或缺乏電解質,並不構成肌肉抽筋的理由。
2. 肌肉損傷
上面 Hoffman 醫生的研究指出,有抽筋經驗的運動員,較容易再次抽筋。Hoffman 醫生相信與肌肉的損傷有關。
3. 操練不足
來自1997年《Sports Sciences》的研究報告,指肌肉疲勞會引起肌肉出現不常規收縮的現象,這個現象就是抽筋。研究人員針對大腦與肌肉運動進行研究,發現當肌肉疲勞時,大腦會發出錯誤指示,要求肌肉不斷收縮,以加強運動能力。
----- 廣告 Ad -----
簡單地說,就是因為運動員進行他們承受不起的高強度運動時,引起肌肉疲勞而令大腦出錯,引起抽筋。此外,操練不足亦會令比賽心情緊張,也會容易引起抽筋。
所以,一般長跑教練均認為,在42.195公里馬拉松比賽裏,長課不足的新手在30公里左右會開始抽筋,亦證明了操練與抽筋關係十分密切。
抽筋的治療
1. 補水及補充電解質
雖然說缺水及缺乏電解質未必是抽筋的主因,但補水及補充電解質,有助補充體力,足以紓緩抽筋的苦況
2. 拉筋
傳統方法,在比賽途中抽筋,必須要立即停下,以反向的方式進行伸展動作,將肌肉回復柔軟
3. 「乜都唔使做」
有富經驗跑手指,抽筋時做伸展運動往往適得其反,會造成肌肉損傷,令肌肉更痛,難以即時參與競逐。他們推薦,當抽筋時,應以慢跑的方式,令肌肉放鬆。
預防抽筋
- 多做長課,增加訓練里數
- 加強訓練強度,提升肌肉耐力,甚至鍛鍊爆發力,例如進行負重訓練
- 比賽時維持穩定步速
- 記下每次比賽各種情況,如氣溫、濕度、賽道斜度等,以確立個人的抽筋數據,避免下次比賽再次抽筋
註一:Martin D Hoffman and Kristin J Stuempfle: Muscle Cramping During a 161-km Ultramarathon: Comparis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ose With and Without Cramping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每日新聞、運動星球
----- 廣告 Ad -----
按:上述資訊只供參考,如遇有任何身體不適,必需諮詢專業醫務人員
更多:
Fitz Facebook 專頁
[郁民急症室] 膝蓋骨腱炎 Jumper’s Knee
[郁民急症室] 足底筋膜炎 成因與治療
[米奇中醫堂] 你試過患上腰膝痛嗎?
[Sportential 運動潛能] 跑步IT人—膝外側痛(一)
Fitz Life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