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新研究顯示,每日步行4,000步已可顯著降低早死風險,即使每週只進行一兩次步行活動,亦能帶來健康益處。這項發現挑戰廣為接受的每日10,000步健康指標。
該研究由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分析了13,547名年齡約72歲、研究開始時未患心臟病或癌症的女性數據。研究結果最近於《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發表。
步數總量為關鍵因素
研究發現,與較少活動的女性相比,每週一至兩日達到4,000步的女性,死亡風險降低26%,心臟病風險降低27%。若每週三日或以上達到此步數,死亡風險降幅更達40%,心臟病風險則降低27%。
至於每日步行5,000至7,000步的女性,死亡風險降低32%,但心臟病死亡風險的降幅則趨於平穩,維持在16%。研究人員指出,步數的總量是降低年長女性死亡風險和心臟病風險的重要因素,而不是運動的頻率。
這次研究長達11年,參與的女性佩戴測量裝置連續七日以記錄步數,經近11年的追蹤監測,當中有1,765名女性 (13%) 死亡,781名 (5.1%) 患上心臟病。
研究團隊補充,他們尚未確定相同結果是否完全適用於其他人群,例如男性或年輕成年人。此外,研究亦未考慮其他因素,如飲食習慣或既往健康狀況。
研究人員建議,年長女性的體能活動指引應考慮建議每週至少一至兩日達到每日4,000步,以降低死亡率和心臟病風險。研究強調,個人可以任何偏好的模式進行體能活動,重點是保持活動。

香港的日行萬步活動
「日行一萬步促進健康」乏實證
「日行一萬步」的說法,其實源自日本1960年代的日本。1960年東京奧運前夕,日本有商人以「每日一萬步能促進健康」為口號,推廣商品「萬步計」。隨後「每日一萬步」輾轉流傳全球,民眾誤以為是一套有根有據的標準指標。
----- 廣告 Ad -----

上世紀60年代日本推出的計步器
近年來,醫學不少研究對「日行一萬步促進健康」的說法,均持懷疑態度。例如:
- 2025年一項日本研究指,每周運動超過1小時,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 2023年美國有研究顯示,7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天只需多走500步,心血管疾病風險就能降低14%,而不必強求達到一萬步
- 2025年意大利一項研究指出,將步行活動分拆為10至30秒的短時段進行,即「微步行」(Micro-walks),發現這種時間短的步行方式,更能有效提升能量消耗

----- 廣告 A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