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跑運動可締造良緣,但亦有可能影響婚姻。
英國《The Times》泰晤士報報導,愛爾蘭都柏林聖三一學院 (Trinity College Dublin) 一頂研究打破了「跑得越多越健康」的迷思。研究團隊對來自22個國家、576名平均年齡53歲的馬拉松跑者進行調查,最後得出結論: 跑馬拉松可能影響心理健康。
研究初期,94%跑者表示馬拉松對其有益,不過經過抑鬱焦慮心理測試後,25%受訪者結果達到令人擔憂水平。更令人震驚的是,約8%受訪者被歸類為「嚴重憂鬱與高度焦慮」,症狀已超過最高臨床界線。這項研究,已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Acta Psychologica》。

Trinity College Dublin
生理耗竭轉化為心理危機
負責這個項目的研究員 Leo Lundy,本身是跑步愛好者,他指出:「這項研究強調,馬拉松跑並不能保證良好的心理健康。當身心持續處於壓力時,對部分人來說,跑步習慣更像是一種應對機制,而非樂趣所在。」
----- 廣告 Ad -----
研究團隊發現,持續高強度訓練若缺乏足夠休息,將導致「過度訓練症候群」(Overtraining Syndrome)。這種症候群不僅造成身體疲憊,更會引起一系列心理問題,包括情緒紊亂、睡眠障礙、情緒低落、易怒,以及體能下降、持續疲勞、甚至性慾降低等症狀。
研究指出,運動員常認為必須「挺過去」才能維持表現,但真正的體能和心理韌性提升,實際上是發生在休息時。對於許多中年人而言,極限運動往往成為面對工作壓力、家庭責任及衰老恐懼時的應對工具。然而,當運動被用作逃避個人壓力或創傷的唯一方式時,就可能演變成「運動成癮」。

過度訓練可造成心理抑鬱
「跑步社交世界」危及親密關係
無獨有偶,在以色列 Wingate Institute 亦有研究,發現馬拉松新手通常會經歷身份轉變過程,沉浸在活動中並進入一個全新的「跑步社交世界」,從而疏遠伴侶關係或婚姻。
以色列的研究人員指出,即使伴侶支持,跑步者接受新身份也會危及親密關係。許多成癮跑者會將整個社交計劃圍繞訓練安排,甚至為了訓練或比賽錯過重要家庭聚會。
台灣法院判例:「過度熱衷」構成婚姻疏忽
心理壓力最終會體現為家庭關係的破裂。2018年台灣一宗離婚案件,一名男警員熱衷路跑活動,妻子申請離婚時表示,丈夫將大部分休假時間用於馬拉松,甚至在她住院期間也因有賽事未有探訪。
丈夫辯稱多年來跑了108場比賽,每月平均僅一場,且比賽只佔用一個上午。不過,法官認為馬拉松雖非不良嗜好,但丈夫「過度熱衷」,投入過多時間和精神,已構成對婚姻經營的嚴重疏忽。法官認為,夫妻關係已破裂,判准離婚。
這個判例的核心不在於運動對錯,而在於「時間與情感資源的分配」。當運動員把所有精力投入追求體能極限時,留給伴侶和家庭的只有疲憊與疏離,最終導致婚姻關係破裂。
專家建議:將休息視為訓練一部分
專家建議,跑步者應更加警惕過度訓練、運動依賴以及壓力過大情況,留出時間恢復身心,保持跑步樂趣,將情緒集中在日常跑步和鍛煉之外的事情。
運動員應定期安排完全的休息日和賽季間歇期,不應只關注跑速和成績,應自我監測睡眠質量、情緒波動和持續疲勞感等非體能指標。如出現嚴重情緒低落或焦慮,應尋求專業心理諮詢,而非只用跑步來逃避。
研究結論指出,運動固然有益,但一旦「好事做過頭」,可能會造成反效果。運動員和伴侶應共同規劃,制定明確「訓練契約」,清楚劃分家庭專屬時間和訓練時間,透過開放溝通平衡運動與家庭關係。

----- 廣告 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