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 生活 Life > 健康 Health > #運動治療「波就一場場打嘅,飯就一啖啖食…」路就緊係一步步行嘅

奧運剛剛落幕,除了恭喜香港運動員獲得佳績,我們還學到甚麼呢? 學到堅持及不放棄的精神,並激發起做運動的鬥志!

當你堅持每天步行過萬的步數,完成至少幾公里路程,或練跑時「披醒」(pace) 是否達至430和爬升高度外;事實上,你有沒有留意自己的步行和跑步姿勢及用力方法是否正確和有效率呢? 究竟你身體上每一條骨頭和每一舊肌肉有沒有參與其中? 還是只是動作姿勢看似標準而沒有神髓,應發力的肌肉則毫無「貢獻」?

不知道? 那麼就要問問大家有沒有試過行或跑長途之後,小腿特別繃緊和腫脹,甚至乎小腿好容易「抽筋」? 又或者膕繩肌 Hamstring 成日覺得「拉住拉住」? 這可能跟你的「趾公」不足有關,是腳趾公的「波子骨」向上伸的活動幅度不足和相關趾公肌肉不受控制所導致。

腳趾公跟行路關係有多密切? 有所不知,正常步行是以腳跟先著地 (heel strike),然後全腳掌接觸地面 (mid stance)。與此同時,身體重心從後腳跟向前轉移至中掌、前掌及後至腳趾公的「波子骨」以推動 (push off) 下一步,帶動另一側的盤骨和大腿向前擺動。若腳趾公上伸的幅度不足,這不但直接影響了Push off 的力量,也使髖關節後伸幅度不足,臀大肌便不能有效發力。

圖: 網上圖片

腳趾公的正常上伸幅度為60-70度,若任何生活習慣如缺少訓練或長期穿著較硬的鞋等令腳趾公「波子骨」關節變得僵硬,不但會直接影響了「趾公肌肉」的控制力和肌力外,更對下肢生物力學、步態週期 (Gait Cycle) 及腳掌先天具有的「吸震」能力造成負面影響,最後每一步都變成「硬着陸」!

小弟臨床觀察,發現有一部份Sub 3的跑手長期以中或前掌著地的跑法練習,此類跑法無疑有利提升速度和時間,無奈卻令比目魚肌長期「置短」,腳趾公也因為欠缺屈曲而「懶惰」起來,結果簡接誘發了期後的足底筋膜炎和阿基里斯腱的痛症。如果想「沖淡」中前掌跑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以下練習必定幫到你!

Calson Leung 關節SIR Facebook 專頁
Connect Fitness & Physiotherapy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