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筆者覺得行山的人多了很多,每逢假日著名的山徑如龍脊、釣魚翁等等總是擠得水洩不通,假日去行山就好似去行旺角和銅鑼灣一樣,要排隊下山的情景屢見不鮮。究竟點解會有這樣的行山瘋潮呢? 好多人或者第一時間會歸咎於傳媒或報章的報導,有人話原本一個「隱世」地方一旦被傳媒報導就會變成「獻世」。就此而言,筆者對傳媒朋友們把隱世風景公諸於世推介給山友的行為並沒有什麼反感,亦不想在此談論對錯,反而想深入探討一下前往這些隱世地方的難易度被錯判或被誤導而引致行山意外頻生的問題。
以下三個地方都是最近常被媒體或網絡平台推介,但難度卻經常被錯誤判斷的山徑,行山新手盲目跟隨,很容易中伏:
玉桂山鴨脷排
由於港鐵南港島線開通,玉桂山和鴨脷排一時間被網媒及電視台熱捧,假日遊人可謂多不勝數。登玉桂山一段路程雖短,但要知道這條登山徑是昔日利東邨居民自行開闢的山路,斜坡非常筆直,路窄而且碎石甚多,易生危險。
----- 廣告 Ad -----
除此之外,大多數人會選擇一氣連走玉桂山和鴨脷排。新手即使可以安全無損順利登上玉桂山,但由玉桂山前往鴨脷排一段浮沙碎石山路,有行山前輩話難度可與蚺蛇尖相提並論,這絕非虛言。斜坡雖有設置繩索輔助,但太多人同時使用或不懂得如何使用,後果不堪設想。
千島湖
沒錯,千島湖即是大家熟識的大欖涌水塘。香港大部分水塘路線都是比較易走的郊遊徑或清晰的山徑,大欖涌水塘亦不例外。但登山界所說的千島湖路線泛指由麥理浩徑 M187 前往 M183 的非正式的山徑,因為要欣賞到大欖涌水塘的千島湖景色一定要登上約300米而且沒有遮擋的山坡。這段山坡大部分都是浮沙碎石路,而且路線不清晰及少有樹蔭,危機四伏。
----- 廣告 Ad -----
雖然大部分媒體介紹千島湖都時不是完全按照上面所述的千島湖路線,但介紹當中使用的千島湖相片卻與文章提及的位置不符,有誤導之嫌。
九逕山
在官方出版的地圖上沒有列出名字的九逕山,其山徑支線甚多容易迷失方向,而且這邊山區屬丘陵地帶,山上大部分路徑都是嚴重風化的山泥碎石路,稍一不慎很易跣倒。但近年卻有網絡平台推介九逕山路線,由西南脊下山欣賞日落,然後接麥理浩徑10段離開。事實上,如上面所說九逕山危機重重,若果要在九逕山欣賞日落必須注意下面幾點:
- 由於山路的狀況惡劣,建議帶備頭燈,下山時使用。
- 如在山頂(即通訊電塔位置)欣賞日落,應由梯級返回屯門徑下山離開比較安全。
- 如要經西南脊下山,建議提早出發,在日落前到達近山腳位置等待日落。
- 入夜後方向難辨,必須與富經驗者同行。
對筆者而言以上三個地方都是新手不宜,即使有行山經驗都可能會中伏的路線,所以不能以「唔難行」作為介紹焦點。一般行山網站所提供的登山難度如果是參考國際攀山聯盟 UIAA 的評級標準,評級最高為5級。根據此標準下的蚺蛇尖只屬3級,而攀爬獅子山的獅頭及獅頸路徑則是最高的5級。由此可知,國際UIAA的評級其實主要以攀爬難度作為評分標準,並非以步行登山的難度進行評分。事實上,香港這個彈丸之地,高的山峰不多,而且大部分山徑都不用攀爬的情況下,UIAA 的標準未必完全適用。故此,坊間的網站及傳媒均會有各自的一套評分準則來評估香港的登山路徑的難度,五花八門令人難以跟隨。在這個情況下,行山新手不應盲目跟風,應該自己搜集多些資料了解行程或者在網上群組問清楚,如果可以找一個富經驗者同行更好。
雖然某些媒體的大力推廣及誤導資訊或要負上部分責任,但即使媒體有清楚介紹注意地方,還是有人會抱有「人去我又去」心態去行山,其實勇字當頭的人才最危險。熱愛登山者當然會想挑戰難度,能堅持最後完成挑戰固然厲害,但有時懂得捨難取易,知難而退,更顯勇氣和智慧。即使筆者也有十數年行山經驗,但仍然記著行山前輩曾說過,登山遠足的難度沒有極限,香港雖小,但山徑之多恐怕沒有一人能全部挑戰。其實行山遠足不外乎想尋找當中的山林之「樂」,我認為只要能相約三五知己,找一些適合大家的遠足路線同行,過程中互助互勉,自然便能「樂」在其中。
(文、攝: 星行跡)
原文載於 FOLLOME 隨我行‧隨心寫
----- 廣告 Ad -----
更多:
Fitz Facebook 專頁
[隨我行 Follome] 請把禮儀一併帶下山
保護環境 讓山賽長跑長有
[毅行者] 10句毅行者最常說的話
Fitz Hiking 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