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總會試過幻想拿著藏寶圖,發掘一個個寶藏。長大了,發現有一種運動跟這個兒時幻想很近似,就是「野外定向」。參加者要拿著定向地圖,發掘一個個控制點 (Control Point),再打Point (即用電子控制卡到控制點上作紀錄) 得分。
全港最大型的野外定向比賽「無國界醫生野外定向2018──救援在野」現已接受報名。此活動分開多個組別,不論是精英運動員還是定向新手,都可以放心參加。特別送上新手攻略,希望大家不再害怕地圖,齊齊投入定向運動!
閱圖
定向地圖五顏六色,又多線條,總叫新手難以理解。但只要配合地圖上的圖例,看得懂這些顏色和線條,就可以大大幫助參加者理解地貌特徵,更易辨別方向。
熟讀地圖顏色,認清地形:深綠色是密林,不能通過;白色是樹林,可以通過甚至奔跑;黃色的空曠地;藍色是水;黑色是石頭、小路或建築物。兩條黑邊夾著啡色線條為大路,可以在上行走。
----- 廣告 Ad -----
不同密度的黑色虛線:代表小徑或不明顯小徑。小徑容易通過或跑過;不明顯小徑則有機會雜草叢生,較難通過,會影響速度。
學看等高線,分辨路段斜度:地圖上咖啡色的實線是等高線,由地面上同一高度的各點連接而成。等高線越密集代表路較斜,相反越疏落就代表路面較平坦。沿等高線走即走平路,消耗較少體力。
定位
要找出自己的方位,需要地圖跟指南針配合使用。首要是學懂正置地圖。正置地圖即把指南針的磁北,與地圖的指北線指向同一方向,這可將地圖的北面對正實地的北面,把地圖上的地形資料與現實環境脗合起來。面對分叉路,這正置地圖的技巧尤其有用。
野外定向的初學者大概最怕迷路。參加者可利用「拇指輔行法」,用拇指按著地圖上自己的位置,跟隨自己步伐一直移動,你必定會在拇指所按著那一點的前方或附近範圍。新手上路就最好走慢一點,多留意身邊的地形環境特徵,不時停下來確定自己身處的位置。一旦迷路,記緊保持冷靜。正所謂「回頭是岸」,沿著走來的路線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重新正置地圖,再選擇路線。
----- 廣告 Ad -----
規劃路線
「無國界醫生野外定向2018──救援在野」為奪分式比賽,即參加者需在限時內去最多的控制點,控制點的分數各有不同,得分最高的一隊為之勝利。換言之,參加者不需按控制點的順序完成賽事,而是自行規劃路線,訂定個人化的奪分策略。故參加者可於比賽開始後,撥出三至五分鐘研究地圖,找出起點和終點,再按自己體力,衡量自己可走的範圍,計劃到各個控制點的流程,切忌貪心。
團隊合作
比賽大部分組別都為2人以上的團體賽,隊員之間互相配合對完成比賽事半功倍。技術最好的隊員可負責設計路線,因應團隊體力選取控制點;體能較好的隊員則可在前方引領隊員,並負責打POINT。其餘隊員可趁機稍作休息,計劃如何到下個控制點;比賽期間,隊員間記緊保持溝通。謹記,全隊快樂完成才是最重要!
時間分配
奪分式的野外定向比賽最忌超時。要做好時間管理,必先按個人/團隊的體能,選擇一條合適、合理的路線。但選定路線後並不是一勞永逸的。比賽時間到一半時,參加者需檢討進度,作出適當調整。如發現前進速度比預期慢,則應放棄某些控制點。當比賽剩下30分鐘時再檢討,如身處距離終點較遠位置,應找最直接路線折返,以免超時被扣分。
裝備
要做好時間管理,戴上能夠計時的電子表是其中一個提醒自己不要超時的方法。而為免被樹枝、雜草刮損手腳,參加者最好穿著長褲。參加者亦應穿著保護性較高、備有越野特徵的防滑跑鞋,即鞋底較厚或有粗膠粒之運動鞋,切勿穿著涼鞋。另外,隨身帶備一支筆,劃走已到過的控制點,可避免重覆打同一個Point。
體能
比賽前要休息充足,出發前要多做熱身拉筋,而最重要是在規劃路線上量力而為。但這個「力」如何量度呢?參加者可透過平日做運動和行山,更好地掌握自己的體能,有助在比賽期間作出判斷。另外,多做強化大腿肌肉的運動,亦有助參加者應付上斜落斜。飲食方面,參加者賽前數天可進食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另外記緊帶備足夠食水及輕便乾糧參賽,以便補充能量。
無國界醫生野外定向2018──救援在野
日期:2018年3月4日 (星期日)
地點:粉嶺鶴藪
出發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1時 (各組別出發時間容後公布)
賽事時間:約2.5小時
截止報名日期: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
網上報名:https://goo.gl/7YQob6
資料由無國界醫生提供
----- 廣告 Ad -----
Fitz為無國界醫生野外定向2018─救援在野媒體伙伴
更多:
Fitz Facebook 專頁
香港長跑行山比賽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