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喜歡這張電影海報,用鞋帶編成的美國旗,要掛一張在家裡。
零劇透,放心睇。
『左膠』唾罵的電影
如果你像我一樣喜歡拿著 Susan Sontag 和 Noam Chomsky 的書周圍走 to be seen,大概你會跟 Boston Globe 一樣對 Peter Berg 的Patriots Day 嗤之以鼻。
當見到電影主角是 Mark Wahlberg,你即時口裡會吐出一個「妖」字。他是『愛國』導演 Michael Bay 和 Peter Berg 的御用演員,直覺反應是另一套「大美國主義」﹑「Make America White Again」電影。
----- 廣告 Ad -----
但請放心,主角不是他,而是「波士頓」。撇開「左膠」有色眼鏡,Peter Berg 拍出一部震撼人心卻又無比深刻的電影。
資料搜集認真,場口實感強烈
2013年4月15日,波士頓的一個春天下午,在馬拉松賽程靠近終點線的地方,發生兩次炸彈爆炸,造成3人死亡,超過260人受傷。事發經過已經被傳媒廣泛報導,全世界都在電視﹑電腦﹑手機前看得一清二楚。四年後,把事件搬上大熒幕,大家仍然記憶猶新時,還有什麼好拍呢?
我猜想當 Peter 看到新聞時已決定要把故事拍成電影,叫製作團隊著手搜集資料和把影像存檔。Peter 拍攝手法類似 United 93,中間加入真實新聞片段。而 Peter 插入的是 CCTV 的錄像。你不得不佩服他對角色化妝﹑造型﹑服裝﹑神態﹑舉動要求的一絲不苟。你是看不出兩者的分別,神級剪接更要記一功。
----- 廣告 Ad -----
Peter 找來前 FBI 作為拍攝顧問,當 Kevin Bacon 飾演的 FBI Special Agent Richard DesLauriers 抵達現場時,他要在很短時間內判定是一般爆炸案抑或是恐襲,之後發新聞稿。因為牽涉到政治因素,誤判的話,問題可大。他從地上檢起一塊碎片,便冷靜地說「這是恐襲」。
另一幕是講 FBI 在倉庫中重組爆炸場景,並如何透過當地商店眾多閉路電視影像中鎖定 Tsarnaev 兄弟是嫌疑犯。
電影雖然緊張,但有笑位。你知不知道虔誠的聖戰士包括拉登在內,上網睇最多是什麼片? 不是製造炸彈或洗腦 Jihadi MTVs。
記性超強的中國跑友拯救了紐約
有人話終點爆炸那場戲不夠震撼,我想 Peter 是刻意這樣拍的,為的是不想牽動到當時在場的觀眾情緒,但全程用 hand held 攝影機拍攝,加強了第一身的現場感。
其他場口,Peter 沒這麼多顧慮,Tsarnaev 哥哥冷血殺警搶槍一幕,很多觀眾都不敢直望。巷戰一場看似誇張,但朋友話跟當時CNN拍到的實況差不多。有觀眾笑波士頓警察平時沒有練靶,開百九幾槍都射不中 Tsarnaev 兄弟。但這不是笑位,笑位是一個救了Sergeant Jeffrey Pugliese 一命的槌仔。
最令人掌心冒汗是看著他們在離開波士頓途中,劫持了鄧明開的 SUV。鄧明知道自己必死無疑,當車駛進油站時,他要作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大家都看得非常緊張。
四個動作,加一句「Fxxk you」,便9秒8逃離 SUV。因為跑得快,成功走到安全地方打911報警。他跑得快和記性好成了爆炸案的轉捩點,成為波士頓英雄。Get those motherfxxker! 從未如此動聽過。
沒有閃亮明星但有紮實演員
----- 廣告 Ad -----
Kevin Bacon 是好戲之人(我話嘅),Kevin Bacon 演 FBI Special Agent Richard DesLauriers 演得入目三分,把 Richard 的冷靜﹑抽離﹑深沉演繹得入型入格。同 John Goodman 飾演的 Commissioner Ed Davis 對手戲充滿火花,不是《寒戰》那種疊L哂聲叫做『有火』的演出。
特別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超索女超人 Melissa Benoit 飾演 Tsarnaev 哥哥太太 Katherine Russell 給盤問的一場戲。飾演盤問人的 Khandi Alexander(CSI Miami) 非常搶戲,Melissa Benoit表達角色的冷漠和憤怒恰到好處,沒有給比下去,證明自己是有實力的偶像派。
J.K. Simon (右邊) 飾演沙展 Jeffrey Pugliese (左邊),用一樣小道具突出角色,型到呢!
邪永不能勝正,用愛對付仇恨
電影後段Mark與同袍的一番「正邪對決」話來得有點兀突,有點cheesy。不及trailer來得觸動人心。尤幸,片末有倖存者的訪問。
新婚的 Rachel Brosnashan 和 Christopher O’Shea說「兇徒因為仇恨用了一年時間去部署,群眾因為愛用了一分鐘去回應。」
他們憶述爆炸發生後, 見到很多人走向傷者方向施予援手而不是逃離現場。
----- 廣告 Ad -----
有種強叫波士頓強
主場新聞的一位博客參加了2014年波馬,他寫到從出發往起點開始,街道兩旁都是出來打氣的波士頓居民,人人大喊 USA。沿途26.2英哩,他流最多的是眼淚而非汗水。
在 Patriots Day,波士頓人只做三件事:
- 跑馬拉松
- 睇馬拉松
- 捧 Red Sox 場
馬拉松除了可以帶來巨大經濟效益,更能夠把人聯繫起來,凝聚一個社區。恐襲沒有打倒波士頓人,他們比以前更團結。
哪什麼是香港精神?
今年渣馬, 有的士司機把車停在彌敦道, 「馬拉松」式謾罵,X經過的跑友媽媽。只是因為改道, 阻著他搵食。原來有一種精神叫「香港精神分裂」,一方面,難聽過粗口的「大愛包容」就是什麼情況之下的萬能key。另一方面,到阻到佢一個人搵食時,就包你老母啦!
你究竟想我點呢?
更多:
Fitz.hk Facebook專頁
令你走下去的十四金句
轉字頭,先喜跑
渣馬教曉我的二三事 (2017版)
唔想DNF 可以點樣?
Yiu Kwong Chan@Fitz.hk
Fitz Running 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