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 Ad -----
我分別寫了兩篇阿婆賽跑文章,谷友 Jeffrey Sham 問何時寫阿伯。其實已經寫了,還是兩篇,分別是 一位從不消費跑步的跑者 和 [世界這麼大 癲人何其多] 耄耋之年要sub 4,主角都是我十分欣賞的 Ed Whitlock,可惜他已於去年三月因癌病逝世。
翻查紀錄,Ed Whitlock 擁有的世界紀錄已是多到是世界紀錄。Whitlock 保持著多項阿伯馬拉松紀錄:
----- 廣告 Ad -----
- 68歲時: 2小時51分02秒,在1999年哥倫布馬拉松上創造的。
- 69歲時: 2小時52分50秒,在2000年哥倫布馬拉松上創造的。
- 70歲時: 3小時00分23秒,在2001年安大略省 (倫敦) 馬拉松上創造的。
- 72歲時: 2小時59分10秒,在2003年多倫多海濱馬拉松上創造的。
- 70-74歲年齡組:2小時54分48秒,Ed Whitlock (加拿大) 73歲時在2004年多倫多海濱馬拉松上創造的。
- 74歲時: 2小時58分40秒,在2005年鹿特丹馬拉松上創造的。
- 75歲時: 3小時08分35秒,在2006年多倫多海濱馬拉松上創造的。
- 75-79歲年齡組:3小時04分54秒,Ed Whitlock (加拿大) 76歲時在2007年鹿特丹馬拉松上創造的。
- 80-84歲年齡組:3小時15分54秒,Ed Whitlock (加拿大) 80歲時在2011年多倫多海濱馬拉松上創造的。
- 81歲時: 3小時30分29秒,在2012年多倫多海濱馬拉松上創造的。
- 82歲時: 3小時41分58秒,在2013年多倫多海濱馬拉松上創造的。
- 85-89歲年齡組: 3小時56分38秒,Ed Whitlock (加拿大) 85歲時在2016年多倫多海濱馬拉松上創造的。
如果把阿伯的標準降低至60歲的話,亞洲馬拉松強國日本出了保坂好久,2009年,當時他60歲,在別府大分馬拉松上創造2小時36分30秒紀錄,成為60-64歲年齡組最快時間保持者。
保坂好久1949年出生於東京南面的伊豆半島,高中的時候是學校田徑隊的成員,是全國冠軍級人馬。高中畢業後,他忘掉長跑,愛上滑浪,後來還獲得過全國先進組滑浪冠軍。
42歲的時候,他參加了當地一場7公里的比賽,獲得冠軍,獎品是免費參加夏威夷 Honolulu 馬拉松。此前從來沒跑過馬拉松的他,隨手拿起高中時他看過的一本田徑雜誌上介紹的奧運馬拉松選手訓練方法去訓練。
後來,在 Honolulu 馬拉松上,他以2小時31分19秒完走。三年後,45歲的他在琵琶湖馬拉松上PB了,時間2小時25分28秒。
----- 廣告 Ad -----
他的訓練方法是非一般的
每朝5點半開始訓練,先是慢跑2.4公里到河畔,然後進行5 X 1公里的間歇跑,第一公里配速4分,逐漸加速,最後1公里配速為3分18秒,然後慢跑2.4公里回家。
每天由早上8點半工作至到5點。放工後開車去公園進行第二次訓練。先做一些簡單的力量 (strength) 訓練。然後熱身12公里 (配速從5分54秒逐漸加速到4分58秒)。
接著是5×1公里的間歇跑,通常在一個很長的落斜的斜路進行,第一公里配速為3分43秒,逐漸加速,最後一公里配速為3分18秒,慢跑上斜當做恢復。最後是在泥路上進行5x100m的加速跑,模擬最後衝刺。
每天都是這樣訓練,沒有 LSD,沒有 tempo run。每天跑步的距離累計達到32公里,其中有超過10公里的配速是快過馬拉松 goal pacing。
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訓練? 他解釋說,「大部分人隨著年齡的增加,速度會變慢。進行間歇跑能保持自己的速度能力,而且也不容易受傷。」
他還通過這種訓練方式加強自己的心理質素意。他解釋說:「一開始,這樣的訓練還是很容易堅持下去的。但是過了幾天之後,就變得越來越難。這有點像跑馬拉松到了30公里,甚至40公里時。每天的訓練其實就像是在模擬馬拉松。大部分人在一課高強度訓練後,第二天會做慢跑恢復。但是馬拉松並不是這樣,是持續的。所以訓練也要做到持續性。」
很多日本跑者喜歡用按摩或者針灸的方式來恢復,但是他認為是嘥氣的,要相信自己的身體具有自我修復損傷能力。「動物從來不會按摩或者食止痛藥,但是它們都很強壯。我們也應該像動物那樣。」不過他仍會舉鐵來預防受。
兩雄相遇在多倫多
原來 Ed Whitlock 與保坂好久曾經在2013年相遇,還一起合照。
----- 廣告 Ad -----
當保坂好久見到 Ed Whitlock 時,熱情地立刻上前搶著替 Whitlock 挽袋。
「Ed San,等我來幫你拿。」說罷便從 Whitlock 肩膀上把袋的帶子一手扯過來,打算拿著袋進入特邀選手休息室。Whitlock很不習慣保坂好久的過份盛情並推卻說:「不用了,我自己拿可以了。」一輪拉扯之後,最後 Whitlock 頂佢唔著,就讓他拿好了,但就一臉尷尬。
這麼不同,那麼相似
由此可見,兩人性格十分迥異。Ed Whitlock 木訥寡言而保坂好久則口若懸河。我懷疑 Whitlock 心裡會不會暗罵:「你嘈L夠未呀,俾我靜一靜得唔得。」
Ed Whitlock 的訓練是墳場跑,貪其夠靜侷,每天練習是低強度,高跑量的長課,沒有 tempo run,沒有 interval,沒有力量訓練。相反保坂好久的訓練菜單只有間歇跑,還是在斜路上進行,再加舉鐵操肌。
Ed Whitlock 跑馬貴精不貴多,1隻起3隻止; 保坂好久一年平均5場。
但兩人同時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兩人均是後發先至,上了年紀才開始跑馬拉松。年輕時,大家都是出色田徑運動員。Whitlock 認為自己是出色田徑運動員多於馬拉松跑手,因為他的5,000及10,000米成績先見得人。保坂好久都覺得自己一向都是跑短途的路賽表現較好,跑馬拉松都只是無心插柳。兩人同樣在50歲時經歷樽頸,成績停滯不前,Whitlock 當時有點意興闌珊,每年只跑一場比賽,保坂好久則在時間方面無大突破。之後,大家都研心修鍊抗衰老訓練方法,各自創出獨門另類訓練方式,方法不同但原則一樣,都是堅持每天訓練。
一段時間後,終於修成正果,保坂好久在60大壽前一個月在福岡國際馬拉松跑出2:34:23,兩個月後在2009年別府大分馬拉松創60歲以上最快紀錄,時間是2:36:30 ,由此,他以破紀錄為目標。
Whitlock要到68歲時才在1999年哥倫布馬拉松以2:51:02完走。由於當時沒有70歲阿伯能夠跑進3,Whitlock便以此作為目標,雖然不是一躇即就,Whitlock 沒有放棄,在72歲時創下紀錄,從此勢不可擋,10個年齡最快時間都是由他創下。
Ed Whitlock 給保坂好久的建議
Whitlock 謙稱自己不是教練,所以不會給意見。他強調自己的方法不是人人合用,著保坂好久和其他跑者不要盲目跟從,要找合適自己的訓練方法。兩人在多倫多海濱馬拉松並沒有創下佳績。窩心的保坂好久在終點線拿著 Whitlock 的行李等他和為他打氣。
----- 廣告 Ad -----
賽後,兩位紀錄保持者一起共晉午餐,席間談笑甚歡,Whitlock 鼓勵保坂好久再接再厲,說自己都是嘗試多次之後才打破紀錄。臨離開餐廳時,Whitlock認真地跟保坂好久說:「讓我給你一個忠告。」保坂好久傾前專心聆聽「是的,Ed San,請賜教。」
Whitlock:「到了我這個年紀,每次比賽前都要諗定一大堆理由 (藉口) 以備不時之需,當破不到紀錄時,你都可以耍走問題,打圓場離開。」聽罷,保坂好久便爆笑起來,笑聲是大到幾千里外的東京都聽到。
資料來源:
Fitz連結: https://fitz.hk/?p=106414
Fitz Facebook專頁
BQ沒什麼不大了 佢跑跑步機KO了
跑步C9搞Startup
以為他行得比人慢 怎知他跑得比人快
越跑越仆街的香港人
Fitz Running 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