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LogoFitz LogoFitz LogoFitz Logo
  • 運動
    • 跑步
    • 越野跑
    • 行山
      • 行山路線
        • 西貢
        • 新界中
        • 新界北
        • 新界東
        • 新界西
        • 離島
        • 九龍
        • 香港島
        • 海外
    • 健身
    • 單車
    • 游泳
    • 三項鐵人
  • 活動及比賽
    • 香港比賽時間表
    • 本地活動及比賽
      • 長跑及馬拉松
      • 越野跑
    • 海外馬拉松名額
  • 生活
    • 露營
    • 旅遊
    • 校園
    • 飲食
    • 保險
  • 裝備
    • 一般裝備
    • 跑步裝備
    • 行山裝備
    • 單車裝備
    • 能量補充品
    • 露營裝備
    • 拍攝裝備
    • 穿戴裝置
    • 手機App
  • 聯絡
    • 聯絡我們
    • 短片製作及商業攝影
    • 網站簡介
  • 聯絡我們
  • 短片攝影
  • 活動策劃
  • 商業合作
✕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

            [7大錦囊] 渣馬新手 備戰建議

            • 主頁
            • 所有文章 Posts
            • 運動 Sports 跑步 Running
            • [7大錦囊] 渣馬新手 備戰建議
            Eric Poon 2017-10-12

            字 Decrease font size. 字 Reset font size. 字 Increase font size.

            今年渣馬抽籤結果塵埃落定,各位抽中的幸運兒又準備好開始練習未呢? 渣馬賽事氣氛濃厚,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讓些新手朋友開展運動習慣。如果你希望玩得開心之餘,又可以達到健康目的,甚至挑戰個人成績,以下呢篇文章就要睇下啦!

            1. 健康評估
            2. 合適裝備
            3. 定期測試
            4. 訓練階段
            5. 專人指導
            6. 營養恢復
            7. 享受比賽

            健康評估

            很多參加渣馬的朋友都是希望透過運動建立健康。但翻查紀錄,過去幾年受傷意外頻多,甚至出現不幸事件。想跑得安全,參加者必須要在訓練前確保自己身體狀態適宜運動。以下數個問題可以幫到大家:

            1. 過去有否出現心口痛或心律不正症狀?
            2. 有否試過在運動期間暈倒?
            3. 有否高血壓的紀錄?
            4. 現時有沒有服用任何類型的心血管藥物?
            5. 骨骼關節是否有毛病並有機會因運動而惡化?

            如果以上你答了任何一個 “Yes” 的話,請在開始計劃前尋求專業醫生意見,以策安全!

            ----- 廣告 Ad -----

            合適裝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合適的裝備除了可以提升表現外, 更能預防受傷。衣着方面大家可穿大會送贈的比賽服,亦可自行購買一些快乾料服裝,有助排汗散熱。跑鞋方面亦應該留意避震功能。跑鞋一般分厚底練習鞋和薄底比賽鞋。前者有助減低雙腳壓力,故較為適合新手朋友。部份朋友可能有足弓問題 (如扁平足),購買跑鞋時可到有提供足部測量服務的店舖選購適合腳型的鞋款,或度身訂造運動鞋墊。緊記跑鞋外型顏色只是其次,最重要是真正合用!

            圖片來源: Nike+ Run Club

            厚底練習鞋 (上); 薄底比賽鞋 (下) 圖片來源: Asics & Mizuno

            圖片來源: Amazon

            圖片來源: Yahoo HK

            另外,近年市面亦流行一些光學心跳跑步手錶,幫助用家監控訓練強度,部分更附有 GPS 功能,可紀錄每節訓練並透過手機 app 與朋友互動分享,也值得考慮。

            ----- 廣告 Ad -----

            圖片來源: Polar

            定期測試

            定期的體能測試可以監視自己的進度,評估計劃成效以及增加自信心 (看到自己不斷進步)! 自我測試的方法不用太複雜,建議新手可選以下四個:

            • 運動場跑四圈 (共1600m) 計時: 心肺耐力
            • 1分鐘掌上壓: 上肢肌耐力
            • 平板支撐 (Plank) 計時: 腹部肌耐力 (身體保特一直線)
            • 體重 (有fat%更佳): 肥胖程度

            這幾個測試可以先於訓練期開始前進行, 然後在開始操練後定時再做 (建議每三至四星期),那就可以有一個比較客觀的進展比較了!

            掌上壓 和 平板支撐 Plank 圖片來源: Bodybuilding.com

            圖片來源: Tanita

            訓練階段

            距離比賽還有三個半月,可以分成四個階段 (如果你現在才開始準備的話)。

            • 10月 準備期 : 多作簡單的慢跑 (20-60分鐘,視乎體能水平),一星期2-3天,建議隔天進行,確保身體有足夠休息。
            • 11月 加量初期:天氣開始轉涼,可以逐漸增加強度和里數 (每星期不多於10%)。可維持每周2-3天慢跑,並加入1天速度較高的節奏跑或間隔跑 (可參考本人另一篇文章)。
            • 12月 加量後期:可繼續增加強度和里數 (每星期不多於10%)。目標每周訓練量能達150分鐘或以上,當中包括2-3天慢跑和1-2天速度較高的節奏跑或間隔跑。
            • 1月 調整期:來到賽前最後兩三週,應該開始逐步減少訓練量,讓身體全面復原。部份朋友以為賽前幾日”加操” 能提升表現,這絕對是錯誤的想法!臨急抱佛腳只會增加受傷風險,對狀態毫無幫助,建議大家還是及早預備,到比賽前夕就能以逸待勞了!

            專人指導

            若果想認真一點學習跑步技術和結識志同道合跑友的話,不妨參加這幾年坊間流行的跑會訓練班(可到網上搜尋)。選擇時除了考慮時間地點外,也應留意教練的資歷和每班師生比例。另外建立身體素質也對長跑至為重要,正確健身可加強肌肉力量、柔韌性和平衡等,強健體格預防受傷。如有需要,可尋求專業私人體適能教練度身訂造健體計劃,或參加坊間健體班。

            圖片來源: Scores running club

            營養恢復

            均衡的日常營養攝取可加速身體復原,提升練習質素。半馬和全馬跑手也應在賽前三天進行醣原負荷法(carbs loading),增加能量儲存,減少賽事當天撞牆抽筋的機會 (日後再詳述)。另外,新手亦建議購買一個滾軸圓筒 (foam roller),作放鬆按摩之用,可減少肌肉疲勞和受傷風險。Foam roller 簡單易用,可參考網上的教學影片。

            圖片來源: Runtastic

            ----- 廣告 Ad -----

            圖片來源: Polar

            享受比賽

            若然你做好以上6樣,那麼你應該準備好比賽了! 但初次比賽難免緊張,賽事當日亦往往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蝦錄情況。但無論結果如何,相信大家都在過程中有所得着! 運動並非只是這三數個月的事,現在只是踏出第一步,最重要還是持之以恆。想知道更多跑步訓練資訊可到 EP Fitness & Health FB 專頁。 預祝比賽順利! 歡迎 share 本文章給你的朋友! :)

            撰文: Eric Poon (運動科學博士生,認可體能訓練專家 NSCA-CSCS,高級私人體適能教練)

            聲明:文中提及產品只作例子參考,並無廣告意圖

            相關文章

            • 【跑步科學】提升長跑表現的3大因素
            • 【備戰跑季】8種長跑訓練法一覽
            • 【克服炎夏】市面7款運動飲品分析
            • 【最大心跳】 220-年紀,真的準確? (上)

            原文載於 EP Fitness & Health 網站

            EP Fitness & Health Facebook 專頁

            更多:
            Fitz Facebook專頁
            [破解迷思] 6種常見減肥法真係Work?
            [減肥須知] 明明輕左但肚腩大左? 認識Body Fat % !
            訓練面罩 vs 真.高原訓練
            [馬拉松 Breaking2] 拆解背後的運動科學

            分享
            Eric Poon
            Eric Poon
            運動科學系博士,認可體能訓練專家 (NSCA-CSCS, ACSM-EPC),<<運動科學訓練攻略>>作者。於香港大學(雙主修食物營養和運動科學) 取得一級榮譽畢業後,繼而在中文大學完成運動科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多年來於大專機構從事教研工作,平日需接觸海量怪獸學術文章,但更愛閒時把它們轉化為貼地人類語言。現不時參與公開講座、電台及電視節目,努力把運動科學實踐於社區當中。

            請飲咖啡 支持我們

            © 2025 by Fitz Group Limited | All Rights Reserved
            • 聯絡我們
            • 關於我們
            • 私隱政策
            • Team HNR
            • 9 Event
            • LINE Today
                      沒有結果 查看所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