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曾經講過「跑步是運動之王」(Running is the king of exercises)。事實上,跑步差不多是所有運動的根基。桌球、掟飛鏢、賽車、高爾夫球之類除外。可以說較普及的運動如足球﹑籃球都需要大量走動,運動表現要好就要從跑步開始。
但跑步又是最沒「觀眾緣」的運動,你同人講話喺電視度睇兩個幾小時馬拉松比賽,對方會即時呆L咗,O L哂咀。聽講歷史最悠久的波士頓馬拉松在未有電視轉播前,小鎮居民是在收音機收聽整場賽事,我都想知道當時的旁述怎樣捱足兩個多小時。跑步「簡單」、「無技術可言」,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都可以應付得來,基本上跑步是人類本能。
我開始跑步時,仍是處於穿白飯魚並把白色笠衫束入波褲的跑步始創期,即使著到咁柒,都是狗唔吠和人見到時不會喊打喊殺的,因為跑步根本沒有人討論和得到重視。再加上,跑步是很容易放棄的運動,因為缺乏樂趣和沒有競爭意味,踢波﹑打網球就好玩得多。所以,跑步是難以讓人堅持下去的運動。
孤單但不寂寞
但是因為有了互聯網﹑由互聯網衍生出網站﹑YouTube﹑部落格 (blog)、討論區 (forum)、Instagram、Twitter 及 Facebook,一切都改變了,這發展還狠狠地摑了在2010年衝出嚟柒,說「互聯網玩L完啦!」的 Prince 一巴。
在 Facebook 上,『院友』找到了自己的同好。他們在 Facebook 上認識到同區『院友』,不再像從前那樣僅局限於自私跑,他們相約一「喜」跑,攪出什麼「XX人好勤力」的帖子,向其他十七區挑機。挑機之餘,大家又會交流跑步的體會,不用再獨自承受跑步的孤獨。通過互相學習,同時增加跑步知識,最後收成正果,跑步成績特飛猛進。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推出讓即時社交成為了可能,而像 Strava,Nike+ Running,RunKeeper 和 MapMyRun 等以跑步為重點的 app 出現,則是跑步文化進入社交媒體的里程碑。通過這些 apps,『院友』可以更容易地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跑步愛好者,谷友 Cyan Lee 形容感覺親切到彷似返 church 咁。外國早已展開有關研究,發現『院友』可分為競爭性社交 (competitive-social) 和支持性社交 (supportive-social),前者屬精英『院友』的互動交流,每個人分享教 fun runners 汗顏的月結和跑步成果,千祈唔好入錯谷,聽過有谷友畀人笑跑得慢而意興闌珊。
D7689
『院友』不再甘心出於本能的跑步層次,他們通過 Facebook 爭相轉告馬拉松賽事和跑步活動,通過參加比賽和活動,找到更高層次的成功感和滿足感。他們不斷積累比賽經驗,即使本地舉辦的跑步比賽和活動主題層出不窮,已經難以再吸引他們,於是有下一站柏林、東京、紐約、芝加哥、波士頓和倫敦。Social Media 又唔知間接定直接令 Six Majors 越來越難抽。即使慈善名額幾皮嘢,使咩驚呀! 若果你夠號召力,慈善名額在 Facebook 籌旗不是問題,我見過有人在一個有幾萬『院友』的谷入面倫馬籌旗,兩三個星期到數。
馬拉松比賽從以前一年三場到將來四場 (要睇街馬幾時「正名」),還有為數不少的十公里、半馬路跑、五十公里到一百公里的山賽。因為 Social Media,路跑、山跑風正吹得熾熱,跑步熱潮有愈演愈烈之勢。
Facebook 同時催生跑團和跑步群組的形成,各具特色和各有追隨者,有些辛苦跑來志在食、有些通過跑步聯繫社區內居民、有些堅砌、有些敢言好玩。個別群組影響不可低估,一張號碼布都可以推到見報。
我也在 Facebook 上見證了跑步KOL、男神、女神,跑者博客的茁壯成長 (太多,不能盡錄,怕寫漏得罪人)。我呢啲就收得皮啦,得個十零個 like 和幾篇帖子瀏覽數字有K尾,真﹒KOL 派糧貼爆汗相、飲水相、貼里數、貼路線圖 screenshot 閒閒地都二三千 like 同 share。他們的 Facebook followers 從一兩千開始,很快可以增長到數萬以上。同時人氣急升,更吸引到紙媒、網媒和電視台青睞,邀請拍攝特輯,做專訪和寫文,可以進一步擴大接觸受眾層面,一但到達 tipping point,人氣便會 skyrocket,給推上十萬級數。台灣歐陽靖便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她第一部小說發布會當時只有寥寥數人。到成為跑步傳教士之後,在 Page One 的簽名會,粉絲要在海港城店外大排長龍。
隨著曝光率增加,知名度急速提升,自然會成為一些品牌代言人的上佳人選,漸漸地偶爾在出 post 時,會有「植入式廣告」,不硬銷,有心思,見誠意的,我個人覺得完全沒有問題。我都想知道中秋買邊隻月餅好,所以我不介意端午節見到鹹肉糭、聖誕節見到 hampers、秋冬見到臘味臘腸、新年見到糖果瓜子諸如此類。
Social Media 對那些準備跑步的朋友來說是「神燈」,點條正路他們行。對於已經開始跑步的跑者,Social Media 就賦予堅持下去的理由,能讓他們在奔跑的路上減少一點枯燥和乏味。
不賣樣子,不賣身材的美國人氣跑者博客 Kelly Roberts,開始把跑步心路歷程寫在部落格 Run,Selfie,Repeat 時,全世界十幾億人,只有三個人跟隨她,就是因為他們,令她跑下去,現在又換過來,她每天在啟發和激勵別人。
追求速度是每位跑者的目標,追求速度固然會帶來成就感,但要循序漸進和明白它最終有極限,極限不是指年齡或體能而是工作以外,你可以投放多少時間。當見到「外星人」的 post,反觀自己跑來跑去都係咁上下時,挫敗感便油然而生。不要氣餒,換個角度睇,可能一年前他跟你現在一樣,要謹記「有志者鄧竟成」,接下來的的賽季,共勉之。
Fitz Facebook專頁
Eric Chan:「沒有訓練,我完走馬拉松!」
Ed Caesar: 在肯亞,我學會想快先要慢 (下篇)
Ed Caesar: 在肯亞,我學會想快先要慢 (中篇)
Ed Caesar: 在肯亞,我學會想快先要慢 (上篇)
[跑步好書推介] Two Hours: The Quest to Run the Impossible Marathon
Yiu Kwong Chan@Fitz
Fitz Running 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