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 Ad -----
《The Gold Mine Effect》作者指出大家錯重點
Rasmus Ankersen 寫書時發現,在2012年,超過258位肯亞跑者全馬可以跑進2小時15分內。英國人口是肯亞的一倍,只有一位選手達標。倫馬前10名都不是英國人,對上一次英國人奪得倫馬冠軍,已經是1993年的事,Eamonn Martin 跑出2:10.50的亮麗時間。對於彪炳戰績一定與基因有關,所以有「短跑牙買加,長跑肯尼亞」的說法。安克森也不否認這一點,但基因與天賦只是入場券,若想獲得冠軍則離不開訓練。
在2000年前的世界長跑賽場上,東非人還名不見經傳。Ankersen 認為東非人在長跑上的龍頭地位實際上就是普通的人類表現,只不過這種表現超乎出了最樂觀的科學家對人類的想像。對肯亞運動員而言,他們幼稚地堅信自己擁有同樣能力,“如果他能做到,我也可以”。訓練、睡覺、吃飯,周而復始。更重要的是,除此之外,他們沒有別的出路賺錢。要想成功,只能一步一步向前跑,只有那些跑得更快的人才能逃離貧苦的生活。
----- 廣告 Ad -----
Rasmus Ankersen 絕對有資格蓋棺論定,他為了寫這本書,耗盡積蓄,探訪了世界上六個盛產頂級運動員的地方進行田野調查,像冠軍一樣生活和訓練了七個月。這些地點分別是肯亞 (馬拉松)、牙買加 (短跑)、韓國 (女子高爾夫球)、埃塞俄比亞 (長跑)、俄羅斯 (網球) 和巴西 (足球)。想要表現得更優秀,必須比別人更早地開始訓練。想要站在頒獎台的中央,就必須投入至少十年的集中訓練。這其實與 Daniel Coyle 的「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異曲同工。
該書所講述的馬拉松、短跑、高爾夫球、網球領域的冠軍之路,無一不強調訓練時間、強度的重要性。只不過,每一位運動員願意進行高強度訓練的原因不一而足。對東非和巴西來說,刻苦的訓練是窮L恩物;對俄羅斯網球選手而言,打網球也是擺脫匱乏生活的捷徑。而對韓國的女子高爾夫球而言,原因很可能是「虎媽」。
只是搵食,不是夢想
跟發達西方國家不同,肯亞人不談初衷和夢想,什麼打破紀錄、創造輝煌成績是「不相干」的。可能他們的真實想法會你失望。很多肯亞選手對「贏獎金」這個目標直言不諱。
幾乎所有的肯亞長跑運動員都來自貧窮的農村家庭。而貧窮,不僅僅是激發他們「賺錢的慾望」這麼簡單。
----- 廣告 Ad -----
由於基建落後,很多地方沒有交通工具,也不通公路,他們從小時候開始,去哪裡都是跑步,每天跑十幾公里去返學是等閒事。大部分人都是務農為生,而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就是跑步,沒有其他出人頭地的方法。
誰開啟了長跑致富之路?
1987年 Ibrahim Hussein 獲得紐約馬拉松賽冠軍,是肯亞人首次獲得大型城市馬拉松賽冠軍。同年,在日本受訓的無名小卒 Douglas Wakiihuri 成為了第一個獲得世錦賽馬拉松冠軍的肯亞人。
自始之後,肯亞開始一步步奠定自己在中長跑及馬拉松方面的地位,也同時使練習跑步變成了一種文化傳承。拿到獎金的選手,有能力買屋、買地、養家,甚至有閒錢投資。這讓從小飽受貧窮之苦的同胞見到曙光,找到希望,紛紛仿傚偶像跑起步來。
我要做個有錢人
最佳例子是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 Dennis Kimetto (2014柏林馬拉松跑出2:02:57的)。
1984年1月22日出生的 Kimetto 家境貧寒,父母都是農民,他有四兄弟姊妹。他小時候在自家地裡種粟米和養牛,放牛仲多過返學。雖然從小就喜歡跑步,卻一直沒有機會好好訓練。
16歲那年,Kimetto 見證 Paul Tergat 與 Haile Gebrselassie 在悉尼奧運男子一萬米賽對決。因為家窮,既沒有電視也沒有收音機,Kimetto 只能到村公所看電視。比賽的情景讓他無比震撼,當時他心想:「說不定哪天,我都可以站在起跑線。」Tergat 通過跑步成為有錢人過好日子,也讓他羨慕不已。
----- 廣告 Ad -----
24歲那年,他終於決定專注於跑步,父母對他大力支持。「他父親說,盡你所能練好佢、全力爭勝,闔家靠你嘞。」
一年之內,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的六座冠軍獎盃,居然被一個出道才兩年的新人獨攬三分之一! Kimetto讓國際馬拉松界為之側目。
2013芝馬奪冠,Kimetto 年收入進賬不少:10萬美元冠軍獎金,打破賽會紀錄再得7.5萬美元。加上東馬的獎金,他不僅可以為弟弟妹妹們繳付學費,還在 Eldoret 起了一間大屋,讓全家人搬過去住,又買了一部靚車、購置了田地。
而他在2014柏馬雖然創造世界紀錄,獎金卻不如上一年的芝馬多—冠軍5萬歐元,跑進2小時4分獎金3萬歐元,打破世界紀錄再獎5萬,共計13萬歐羅,約合15.4萬美元。
買唔買到海之戀﹒愛炫美先?
去年世界男子馬拉松第一人 Eliud Kipchoge 僅去年的收入就不下百萬美元:世界馬拉松大滿貫積分王50萬美元,外加倫敦和柏林兩場大賽的出場費、冠軍獎和成績獎各有幾十萬美元。應該夠買底層554萬的1房兩廳單位一個。
清貧生活反而是祝福
幾年前,Mo Farah 是英國田徑隊最有希望在奧運會上取得佳績的選手之一,可他當時在這一世界級大賽中都沒能跑進決賽。但當他搬到位於倫敦西南部的一座體育場,和一流的肯亞選手共同訓練後,情況發生了徹底的改變。「看到他們整天只是食飯、睡覺和訓練,沒有其他事會讓他們分心。」對Farah來說,肯亞運動員的全身心投入是一個 wake up call。
在肯亞裂谷省的北部,數千名跑步運動員在這裡過著類似的生活,他們訓練起來非常投入,幾乎達到了苦行僧的境界。在 Iten,每天早上,穿著褪色風褸和緊身運動褲的運動員隨處可見,他們在晨曦的昏暗中大步向前,看起來像其他城市的上班族一樣。純粹的刻苦訓練和全心投入正是關鍵所在。
幾乎所有的肯亞跑步運動員都來自貧窮的農村家庭。從小時候開始,他們到哪裡都是跑步前進。肯亞的小孩每天早上返學都要跑上幾英哩。有的時候甚至天還未光,他們就已經在路上奔跑。在肯亞,清貧生活就是這樣。一名培養出6個世界冠軍的頂級教練曾說,為了適應長距離跑步,運動員需要經過10年的訓練才能打下足夠的耐力基礎。可肯亞人到16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樣的耐力基礎。
----- 廣告 Ad -----
對於肯亞的跑步運動員來說,刻苦訓練只是生活的組成部分,自出生以來就是如此。一心奔跑並不需要特別的犧牲。很多肯亞人從孩童時期就四處奔跑,因沒有能力負擔跑鞋,大多數人都是赤腳跑步,這使他們習慣前腳掌落地,造就了完美的跑姿和更為強健的下肢。等到選手們一獲得鞋廠贊助後,就會馬上穿起跑鞋,純粹是經濟問題,非有意識的赤足鍛練。
同時,他們的食物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含量極低,這樣的飲食對造就優秀跑步運動員來說堪稱完美。
來自格拉斯哥大學 (University of Glasgow) 的 Yannis Pitsiladis 博士,花了10年研究肯亞人為何具有高超長跑天分。Pitsiladis 同意由於這些完美的因素的結合,成就一位肯亞選手,但如果要提出最關鍵的原因,那他認為是「對於成功的迫切渴望」。
在西方國家,你的人生可以有許多選擇,但肯亞的孩子如不成為運動員,便要捱窮。貧困存在於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而這種要脫離貧困的希望絕對不會只存在於肯亞。而肯亞的不同之處,就是將這種希望寄託在跑步上面。許多人說肯亞人天生善跑,這是缺乏科學根據的,由於生活在一個艱困的環境,讓他們更加強壯、有紀律,並且有著堅定不移的成功動機,這就是他們的「秘密」。
百萬身家通屎渠
Ed Caesar 在 Wired 裡的 breaking2 專輯提到一個故事。當 Kipchoge 完成breaking2之後,便回到在 Kaptagat 森林內的訓練營,每星期有六天離開太太和3名小朋友在這裡訓練,而家人就住在一間距離 Eldoret 不遠的舒適的豪宅內。Kipchoge 跟另外30位運動員每天早午兩練,兩課之間要輪流幹粗活。肯亞國民平均年收入是1,300美元,百萬富翁的 Kipchoge 不例外,今天通屎渠。
在《Two Hours》一書,Ed Caesar 寫同一樣的故事。Geoffrey Mutai 每逢訓練,就到肯尼亞東非大裂谷 Kapngtuny 山村的土黃色山坡上租住一間小棚屋。這裡離最近的公路約20分鐘車程。在四壁空空的10英尺見方的房間里,他僅有的財物就是一台CD播放機以及床頭收音機,照明則僅靠一盞白熾燈。
他和一起同住的三位同事輪流煮飯、整理物品、打掃衛生以及洗碗洗碟—這些日常雜事通常都由妻子女兒來做。他們每天日出之前練習、日落後歇息。若想放鬆一下,四個大男人就圍坐在一起看圖像不清的DVD影片、要不就開車去當地小鎮小吃一餐。然而,Mutai 苦行僧式的生活完全是自願的行為。他真正的家是一幢舒適、設施一應俱全的兩層小樓,位於距 Kapngetuny 村約一小時車程的 Eldoret,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如今居住於此。他是 Eldoret 全鎮數一數二的有錢人,除了擁有好幾輛車外,名下還擁有眾多招租房以及一些農田。
Mutai 是全世界最為出色的馬拉松選手之一,他在 Kapngetuny 的小屋棚屬於由運動員自己打理的小型訓練營。其最誘人之處就是它的位置—當地人把9000英尺高的高原譽為 Skyland —稀薄的空氣能提高攜氧紅血球的數量,而且此地遍布幾千英里的山間小路,是馬拉松選手的理想訓練地。然而,遠離塵世以及生活條件艱苦同樣也是吸引馬拉松選手紛至沓來的重要原因。
整個出發點就是過着最簡單的生活以及心無旁騖地刻苦訓練,整個馬拉松集訓隊都是專心致志於極限訓練。Caesar 同樣認為艱苦的生活條件以及自己打理生活有助於訓練,而不是為訓練造成不便。
能心無旁騖刻苦訓練的地方同樣吸引了英國中長跑好手 Mo Farah。阿Mo 為備戰倫敦馬拉松賽事,他在距 Kapngetuny 訓練營約兩小時車程的 Iten 小鎮接受強化訓練三個月,他之前也曾在此集訓過。與 Mutai 一樣,阿Mo 並沒有攜帶家人一同前往,因此更能專注於訓練。
讀完 Caesar 的文字,我只想到「比起感嘆過去的現在,改變現在,面向未來的意志才是最重要的。人只要勇於嘗試,可能就無限。」
更多:
Fitz Facebook專頁
Ed Caesar: 在肯亞,我學會想快先要慢 (中篇)
Ed Caesar: 在肯亞,我學會想快先要慢 (上篇)
[跑步好書推介] Two Hours: The Quest to Run the Impossible Marathon
[真正馬拉松高手] 錶你有冇
[真.馬拉松煲劇] GoT 權力遊戲 x 馬拉松
Yiu Kwong Chan@Fitz
Fitz Running 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