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 生活 Life > 保育 Conservation > 大自然深度遊 | 重生的荔枝窩: 保育助人與自然和諧共存
地處偏僻的荔枝窩,昔日是客家人的聚居地

昔日的荔枝窩相當熱鬧,居民多達五百至六百人;然而在上世紀60至70年代,由於農業衰退,許多居民為過上更好的生活,於是前往外地定居,導致村屋被丟空,農地也因而荒廢。直至2013年,一群有心復興村莊的原居民,聯同大學團隊、非政府機構和企業,開展「永續荔枝窩」計劃,進行一系列農地復耕、社區活化等活動,要讓荔枝窩重獲新生。

荔枝窩位於新界東北部,除行山徑之外,沒有陸路交通直達,一般都是坐船前往。地處偏僻的荔枝窩,昔日是客家人的聚居地,村民按風水安排村落的位置和朝向,同時也起著實際的保護作用——荔枝窩背山面海,村後面是「風水林」,不僅保護村落免受山泥傾瀉和山火影響,還能調節微氣候;村前的紅樹林則可預防浪潮和風暴的侵襲。

居民回歸復耕農地

然而如前文所述,村裏逐漸人去樓空,田地荒廢幾十年,村屋開始崩塌,荔枝窩幾乎要變成廢村;直至「永續荔枝窩」計劃展開,修復耕地和灌溉用的圳溝,吸引訪客與義工前來當「休閑農夫」或遊覽,同時陸續有原居民回流及新居民定居,才令村莊風貌改變,荔枝窩日漸恢復生氣。

阿鏡是荔枝窩居民,參與農地復耕計劃。

目前荔枝窩有約四、五十個名居民,阿鏡是其中一位。她是參與農地復耕計劃的全職農夫,以生態友善的方式耕作具有保護功效的植物,如薄荷、艾草和茶樹等,並為訪客舉辦不同類型的工作坊。KK 則是「休閑農夫」,他本身在市區有全職工作,假日才回來打理農地;在荔枝窩這個高氧環境中,他種植各種有機蔬菜和水果,自用之餘,也售予當地居民和遊客。復耕不僅可保護土壤質量,從而減少生態破壞,同時也連結了人與大自然,讓我們得以認識到大部分生活所需的原材料,其實也由腳下土地所滋養出來。


KK本身在市區有全職工作,假日才回來打理農地。

培育米魚放回野外

蘇英健博士是淡水生態學者,也是荔枝窩米魚復育計劃的負責人。在過去幾十年,農業減少,也影響了適合米魚生活的環境,使得荔枝窩的米魚幾乎絕跡。蘇英健於2016年籌備米魚復育計劃,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取得成果。

米魚以植物和蚊子為食,捕獵者是蝦和魚類,它有平衡生態系統的功用。
蘇英健博士是淡水生態學者,也是荔枝窩米魚復育計劃的負責人。

米魚處於食物鏈中中層位置,以植物和蚊子為食,捕獵者是蝦和魚類,因此米魚可連接底層和頂層的物種,起著平衡生態系統的功用。蘇英健指出,他需要在實驗室中逐一提取和孵化每一顆魚卵,再將幼魚放回安全的環境中觀察其成長過程。如今,努力已經得到成果,米魚可在野外生存及繁殖,令蘇英健非常鼓舞!

透過荔枝窩新舊村民的努力,這個曾經荒廢的村莊再度復興起來,達至人與生態環境和諧共存。這種社區參與和可持續發展的模式,或者能夠作為本地其他村落借鑒,獲得重生的機會。

文︰王家瑜

節目介紹:《大自然深度遊》

本節目將提供十個香港自然景點的遊覽資訊,由主持人搭配專家介紹各景點的生態資訊和郊遊路線,介紹當區的生態特色,4K及8K製作。本集節目「荔枝窩裡鬥」於2024年1月6日在港台電視31播放,時間為晚上七時至七時半。

節目網頁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