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 生活 Life > 本地遊 Local > 如何改造獅隧 | 值得考慮的設計方向

關於獅隧改建,之前局方表示即將深入研究獅隧「備用」管道的將來用途,但一直未有更多資訊。從設計角度而言,我們認為將現有隧道改造予行人及單車通道並非天方夜譚。

安全方面,局方可以研究是否需要提升消防設備及設計,以符合現時標準容納行人及單車。獅隧管道內部本是雙線機動車輛通道,有充分空間改造。管道因沒有跨管通道,於1997年加設消防水簾系統,可將隧道分成15段,以隔離火場及濃煙。將來若果改造,可先探討能否用最低成本沿用此系統,以及逃生通道是否應該分隔設置讓市民不受水簾沾濕,同時機械通風是否需要改良等。另外重要一環,是緊急車輛通道的規格,例如是否需要保持原有淨闊淨高、是否需要於個別位置擴建隧道,令消防車、救護車等可以調頭離場等。而內部設計標準應否套用建築物條例,就視乎局方研究決定。相信行人及活躍出行載具的火災風險不及機動車輛,若意外逃生方式同為步行,屆時消防安全而言似乎比現時更易處理。

設計方面,隧道室內空間可配合歷史及文化建立主題,於個別位置微調單車通道及行人通道的闊度,以確保兩者之間安全。展示內容除供水及發展歷史外,更可以是電影《那夜凌晨》於同一地點的拍攝過程。可參考珠海板樟山慢行隧道,使用大型展板及多媒體投影;或參考剛啟用的挪威卑爾根市的行人及單車隧道,運用射燈及室內設計,令空間更繽紛。

「備用」管道下層現有水管會否遷移至新管道,將影響空間體積及維修方式,亦是重要設計因素。現時計劃保留現有水管,意味住管道需要保持暢通,不容過分縮減。故此,可否實現其他人士建議,設置更多公用設施甚或增闢岩洞,即成疑問。另外,有建議指應再將此管道開放行車,但由於旁邊的管道按建議將擴闊為六線行車,此舉會否轉移瓶頸至其他位置而失去疏導功能,局方亦應仔細探討。開放予行人及單車,似乎仍是最易執行的做法。

連接方面,因沙田一段獅子山隧道公路亦將擴闊,局方應研究沿路行人及單車徑配套,並分階段加設斜道、升降機及運輸帶,連接山腰的仁安醫院一帶,及富健街一帶住宅區及公共設施,最終連接田心村至顯徑站一帶的單車徑。現時近沙田入口一條小路,部分似乎屬於水務署,亦可考慮改良並開放公眾。九龍一方,除了興建中的龍翔道行人天橋外,可以善用現時沒有建築物的大量空間,開路連接旁邊的獅子山公園。

然後,正如上一篇文章提及,參考新加坡「公園連接道」的做法,將多片在規劃大綱圖標明的「休憩用地」連貫,延續至九龍城。而隧道兩端一帶山腰的住宅區已有相當規模,距離隧道口的高差只有三、四十米,亦應加強連接。參考各國單車設計準則,隧道外通道的斜度大致不應超過以 4% (1:25),並每大約數百米設平地休息處,故預計隧道口至城門河畔或九龍城斜道長度分別僅 2.5 公里,可配合現有地勢。加上個別位置設升降機,可縮短繞路的路程,將對使用者帶來極大便利。

當局應循序漸進研究擴展行人及「活躍出行」(active travel) 通道網絡及制定友善政策。運輸及物流局正進行《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將「活躍出行模式」納入研究方針,獅隧改建將提供大好機會—這項計劃證明從新市鎮延伸活躍出行通道進入市區的概念絕對可行,更毋須靠縮減行車道路即可達成。現時技術及設計的困難正逐一消除,不應拖延或拒絕長遠規劃。

我們在去年12月已將上述建議及設計概念圖提交路政署及其他相關部門。在此希望運輸及物流局及路政署認真考慮建議,聆聽民間團體的聲音,積極進行意見交流,為獅子山北行管道作出對香港最有利的決定。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