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 運動 Sports > 奧運 Olympic > 東京奧運.中國駐英大使: 不要炒作「中華台北」名號

日前,中國駐英大使抨擊《BBC中文網》,反對 BBC 發表文章探討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加奧運。大使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 BBC 中文網繼續炒作『中國台北』代表隊參與東京奧運會問題,強烈敦促有關媒體遵循國際共識和職業操守,停止將體育運動政治化,停止干擾東京奧運賽事。」

BBC文章重點

BBC 這篇文章題為《東京奧運: 三個不能用自己國家名字參賽的代表隊》,介紹俄羅斯奧委會、難民代表團,以及中華台北,三支在奧運會中「不能用自己國家名字參賽的代表隊」。當中談到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引述澳洲 news.com.au 的文章 “Why athletes can’t represent Taiwan at the Tokyo Olympics” 內容: 「和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以及 “Hong Kong, China” 不同,”Chinese Taipei” 其實並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而是大家熟悉的台灣。」

「中華台北」源由

1949年國共內戰後,蔣介石政權漸漸在國際上失去影響力。至1959年以蘇聯為首的共產國家,在國際奧委會將台北的「中華奧會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 除名。其後,雖然還以台灣 (Formosa)名義參加1960、64及68年三屆奧運,但自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後,台北政府退出1974德克蘭亞運、1976年滿地可奧運,當時加拿大更拒絕中華奧會代表團以「中華民國」名號入境。

台北政府經過多年與國際奧委會協商後,最終於1981年簽訂《國際奧會與中華台北奧會協議》,又稱 「洛桑協議」,確定中華奧會的名稱、會旗、會徽,以及參賽名義等。而這項協議也為台北政府參與其他國際組織提供了實質參考。

外媒的困惑

截至8月6日,中華台北於東京奧運取得2金4銀6銅共12面奬牌,為歷年之冠,也是繼中國、日本、南韓後,於亞洲地區中排名第四。奧運成績亮麗,由外國媒體以至觀眾,都開始留意「中華台北」這個名稱。不少外國媒體為免令讀混淆,都以「台灣」Taiwan 稱呼中華台北選手。

英國《衛報》亦對「中華台北」的「正名」問題作深入報道。2018年,奧運銅牌得主紀政在台灣發起「東奧正名」公投,表決採用「台灣」名稱參與國際體育競賽,投票人數超過1100萬,雖然反對者佔54.8%,但紀政向《衛報》表示,她計劃於2024巴黎奧運前再次舉行公投,相信藉東奧熱潮,有望令民眾支持這項提議。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中國駐英大使早前亦發文討論「中華台北」問題,重申:「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無論少數媒體如何炒作,都改變不了這一不容置疑的客觀事實,也改變不了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普遍共識。」

中華台北羽毛球銀牌得主戴資穎

相關報道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