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tz > 運動 Sports > 跑步 Running > [大帽山精準賽2019] 遲來的「大欖、大帽山 (終於) #WeConnect」

本文標題的「遲來」語帶相關,既是代表今年「大帽山精準賽」(下稱「精準賽」) 挑戰組的賽道規劃 (何出此言? 容許我先賣個關子,留待下文分解),亦是為本文在「精準賽」結束一個月後才付梓的註腳。皆因身為「精準賽」的四年全勤生,為每一年的賽事留下文字紀念是出於堅持,亦是將注意力從近日低沉的社會氣氛轉移的方法。

大欖、大帽山 #WeConnect

今年的挑戰組賽道終於一償賽事主辦單位去年的宿願,衝出大帽山郊野公園劃界,與荃錦公路另一旁的大欖郊野公園園區 #WeConnect: 由「大帽山茶水亭」(下稱「茶水亭」) 出發,先到位於大欖郊野公園範圍的「甲龍古道」及「甲龍林徑」繞一圈回到「茶水亭」,然後沿扶輪公園自然教育徑、龍門郊遊徑、城門林道水塘段及衞奕信徑W080到達鉛礦㘭,然後順走麥理浩徑第八段及大帽山道衝線。

大帽山精準賽2019挑戰組路線 圖:「大帽山山賽」網頁

有參加去年挑戰組賽事的非「路痴」/「路盲」山友相信對今年挑戰組賽道有似層相識的感覺-因為今年賽道的唯一新意就是途經「甲龍古道」及「甲龍林道」。沿古道及林道走一圈後的路線則沿襲去年的挑戰組路線。說實話,路線創意及驚喜程度比往屆稍遜 (註: 首屆是「城門大壩針草帽」; 2017年路線是「蓬瀛仙館-大刀屻─梧桐寨 (不經瀑布) ─大帽山」,去年則是「環大帽山20公里」),走線大致沿襲去年同組賽事路線亦未免有圖利去年挑戰組參賽者之顧慮 (事後証明我的判斷是錯到離譜,亦代表大致沿襲去年賽道並不代表賽事會比較容應付)。不過瑕不掩瑜,單是「大欖、大帽山 #WeConnect」概念就令到筆者身體很誠實地報名參賽,成為「精準賽」四年全勤生……

為証明我所言非虛,我特地到賽事Facebook專頁「考古」,下載2018挑戰組路線最終版地圖供各位參考 圖: 大帽山山賽 Tai Mo Shan Trail Race Facebook

至於「大欖、大帽山 #WeConnect」概念乃「賽事主辦單位去年的宿願」一說從何而來呢? 欲知詳情,各位要繼續在賽事的 Facebook 專頁考古下去……

這是2018年「大帽山精準賽」挑戰組賽事的第二版 (?) 賽道地圖,時維2018年6月尾。當時已經有衝出大帽山郊野公園,途經甲龍的想法 圖: 大帽山山賽 Tai Mo Shan Trail Race Facebook

簡而言之,「大欖、大帽山 #WeConnect」概念已在去年成形,不過最終因為超強颱風山竹造成的破壞未及修復,唯有作罷。因為途經甲龍的安排早已在賽事主辦機構的 bucket list 中,所以今年敗部復活並不令人意外了。

起跑線上

當筆者以為賽道與去年相近,所以很樂觀地認為今年可以4至5小時完成,報名時預計5小時20分鐘完成,起步前更付款臨場更改至4小時45分鐘,在起跑線上躊躇滿志地希望剛好在中午過後完成賽事……

起步前在起跑線後自拍

由於我起步前在起跑線附近徘徊,所以就自然墮入第一起步區。8時33分槍聲一響,第一組參賽者魚貫衝出「茶水亭」,奔向甲龍林道,與大欖郊野公園 connect……

甲龍林道入口亦是河背越野單車徑入口

進入河背越野單車徑後一路下山前往雷公田村,甲龍古道一帶樹林扶疏,山澗流水淙淙,令人暫時忘記煩囂。當時我用平日晚間在運動場練習的速度慢跑,低估了賽事當日悶熱天氣,以及空氣品質不良對身體的影響,以為可以「輕輕鬆鬆鄧梓峰」,怎料到開賽不足一個小時後就變成以郊遊速度捱下去的苦戰……

雷公田村引水道

在甲龍林徑吸入芬多精就醉了?

準備進入「甲龍林道」,一路回到「茶水亭」

轉眼間下降到雷公田村引水道並沿路跑到「甲龍林道」入口計時點,當時仍然自信滿滿的認為可以按著原來的步速一路走下去,可是進入林道後就開始像醉翁一樣步履蹣跚,初時以為是吸入在森林的芬多精自醉,幸好「酒醉三分醒」,當發現自己一路登山一路汗流不止,又呼吸困難,才意會到今年賽事在一個爭秋奪暑的9月下旬舉行,天氣仍未轉涼,當日空氣質素又不佳,天氣不及去年怡人,唯有放慢腳步,盡快回到「茶水亭」水站享受一下。

水站的食物飲品一如既往供應充足,解渴的有清水及可樂;食物呢?由淡口味的清蛋糕、麵包、水果、堅果、果乾到蝦條、薯片、「茶水亭」兩道「招牌菜」茶葉蛋、魚肉燒賣,甚至冰凍雪糕都有,各式其式。為免天氣炎熱引發消化不良而「獲利回吐」(今年「Cam2 Sports 23.1越野山賽」的慘痛回憶),在「可樂過三巡」後只敢吃到七分飽繼續上路。

「茶水亭」水站供應的部份食物,不在圖片中的「茶水亭」招牌茶葉蛋及魚肉燒賣當然不會缺席,「缺一不可」

在龍門游淺水

龍門郊遊徑入口

雖然龍門郊遊徑全長只有5公里,但是路面崎嶇難行,部份路段狹窄,只容一人通過,要快速通過本來不容易,在天氣並不涼快的9月行走其上更是「明明我已晝夜無間踏盡面前路」,苦不堪言。在這無間路上唯一的救贖就是郊遊徑沿線的三道山澗的涼水。路過用山水洗面抹身,甚至以不太舒適的體位在木橋下的淺水浸浴,任由時光飛逝。

龍游淺水

雖然天氣仍然炎熱,霧霾尤如冤魂般不散,但是在山澗浸水至日落西山亦不是辦法,唯有讓自己的衣衫在艷陽下濕了又乾,乾了又濕,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繼續前進。當我以為路無盡頭的同時終於到達標距柱C3408,這代表龍門郊遊徑環山段的盡頭,亦是隧道盡頭的曙光 (2014年The North Face 100香港站賽事在龍門郊遊徑及前往「肥佬麥」的無名山徑追趕元墩下檢查站關門時間的回憶未敢或忘,這亦是我避戰 The North Face 100 香港站賽事至今的內心傷痕)。

沿著梯級離開郊遊徑後就是城門林道水塘段,這是一條平坦水泥路,是全日最好走的路段,不過實在提不起勁慢跑快走,那麼唯有放棄競逐「精準獎」,一步一腳印安全完走才是正經。既然不得不放慢腳步,到達鉛礦㘭水站當然是停留休息大吃大喝吧! 冰菠蘿是該水站的亮點,可惜供應有限,未能享受「冰菠蘿放題」消暑大法。

享受冰菠蘿中

慢步大山

休息調整過後就慢步登大山,離開鉛㘭後景觀漸漸開揚,唯當日空氣質素不佳,霧霾不散,所以登高卻不能望遠,再加上體力接近透支,只好默默低頭「頂硬上」。由鉛礦㘭至四方亭的路只有3公里,不過在炎熱無風的日子卻顯得長路漫漫。到達四方亭後知道賽事已經進入最後直路,唯有仰望眼前路,向著大帽山之巔前進。

四方亭在望
在標距柱M144向大帽山舉目。「麥徑通走2019」自助簽到點看板點綴了平日毫不起眼的標距柱,與山頂雷達站天線保護罩相映成趣

抵達賽道最高點後心情稍為放鬆,身體亦已調整過來。故此心中只集中在一道算術題:「距離『茶水亭』重有幾遠?」雖然不能起勁跑,但是下山路段不算長,一切即將結束,內心感受因此也踏實得多。最終苦戰下以7小時9分11秒完成,比預定時間慢2小時24分12秒,是我參賽四年以來落差最大的一次。這証明不要因為賽道與往年相近而掉以輕心,天氣及空氣質素是兩大賽前不能預計的重要變項,如果以「精準賽」為 A race 的話賽前試路及按試路結果修正預計完賽時間「缺一不可」,否則報名時申報預定完賽時間就寬鬆一點,然後放慢腳步「佛系參賽」吧!

苦戰後的「安慰獎」

Fitz連結: https://fitz.hk/?p=127141


文章為作者意見,不代表Fitz立場。